| 分类: 趣怪人 |
李飚是从5岁开始学习音乐的。在他的老家南京他待了13年后,他来到了北京。那是1982年,他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打击乐器。
在北京待了6年后,他去了前苏联。那是1988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公派打击乐学生,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不仅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俄罗斯一级音乐硕士的文凭,还目睹了了前苏联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
在莫斯科,李飚待了7年。在德国前外交部长金克儿的帮助下,他又去了德国,一直到现在,将近10年了。当然,李飚还去过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那多半是出于演出和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在路上”状态,而他的人生段落,却总是以这四个重要城市为句号的。这四个城市中,最吸引他的城市是北京,对他的音乐事业影响最大的城市是慕尼黑。
经历这么多,走过了这么多城市。他这样总结自己的音乐生涯:“人要有信念,要有目标。经常有人说我很幸运,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我付出的劳动,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毅力付出的。”
他位于亦庄的家,非常田园。他把地下室改成了琴房。为了不影响邻居,四壁地板都是木头,这反倒造就了一种自然清新的风格。在那里,我看到浩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打击乐器收藏,数量至少在500件以上。
前一篇:浮生梦一场
后一篇:这样的天气可以做些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