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子坚:主流的代价(四)

(2006-04-17 07:58:06)
分类: 趣怪人

狙击手案:他蜚声美国

 

如果石子坚像他在中国的同事或者战友一样选择人生的道路,那么到今天,他将过着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他也许还在做公安,也许是当上了律师,也许还在公检法部门工作……谁知道呢?然而,人生没有“也许”——人生的魅力,就是在于有很多的“也许”,但只有一个重要的选择和一个真实的结果。每个有理想的人都懂得付出努力的必要性,但最终获得了自己梦想的高度。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对美国人而言,毕业到从警,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我走这一步却用了10年,美国人永远不会理解一个新移民的创业艰辛,而我的下一辈人,也不会明白父辈人当年开路架桥的艰难。”

到美国的第10个年头,石子坚终于如愿,当上了美国的一流特警。录用他的蒙郡警察局,不仅福利待遇都很高,而且倍受社会尊重,是一流的警察局。期间,石子坚曾在美国发生“9·11”时,紧急支援五角大楼,也曾扮嫖客捣毁淫窟;曾为华裔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女士保驾护航,也曾给克林顿总统做过警卫。但最令他声名远播的,还是协助破获震惊世界的“华盛顿连环狙击手枪杀案”。

2002102,自黑人退伍兵约翰伙同其养子利马沃,瞄准无辜居民发射了第一发子弹起,但短短的三周内,两名罪犯在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共射杀无辜居民10人,重伤3人。加上他们以前在其他州的凶杀案,前后共杀害15人,重伤5人。这个狙击手杀人组合,使得华盛顿地区自“9·11后,再次陷入恐怖之中。

石子坚所在的蒙郡是这次灾难的重灾区。蒙郡警察局的穆司局长不仅24小时坐镇破案,而且被新闻媒体逼得团团转。

到了107,石子坚又接到了赶赴枪击现场勘察的命令。这次的受害人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男孩,早晨上学时在学校门口被子弹击中,他是这个案子中第一个未成年受害人。 “我们抵达现场的时候,各路新闻媒体已经抢先到达,现场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摄象机。”13岁男孩遇难后,穆司局长接到挑战书,上面写着:“警察先生,美国的孩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不安全的。”于是,华盛顿市民的惊恐一下子达到了空前。

  石子坚和他同事的工作,是勘察现场。根据受害人中弹时站立的角度,石子坚分析,子弹可能是从学校侧面的一片丛林中射过来的,于是决定采用拉网式勘测。特警们找了3小时,仍无任何结果,石子坚让一个同事站在受害人遇难的地方,他则圈定了一个犯罪分子作案可能性最大的区域,尝试着瞄准。

BRUCE  LEE,快过来!”石子坚闻声过去,终于发现了那枚关键的弹壳。两名犯罪分子,都是有经验的狙击手,他们的手法干净利落。这枚弹壳是5天以来,在现场找到的第一枚重要证物,它告诉石子坚,作案武器是一支223口径的步枪。而24日,警员根据这一重要线索将两名嫌犯抓获时,证明那枚子弹正是从当场查获的同口径步枪中射出的。由于此案自始至终都没有目击证人,所以这枚弹壳成为破案定罪的关键证据。

华盛连环狙击手枪杀案破获后,穆司局长扬名天下,而石子坚也同样蜚声美国

  

                   三瓣家:一声叹息

 

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骆家辉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家距离华盛顿州只有一英里之遥,但这一英里,走了我家的三代人。黄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要金发碧眼的白人圈子里杀开一条血路,打出一片天地,从而进入主流,赢得尊重,谈何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子坚是个命好的硬汉子,因为他把这个(需要三代人的)过程大大地缩减了。但是,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常人不能接受的。如今,他在美国,妻子在中国,女儿在英国。一个家庭分成了三瓣。

说到自己的妻女,石子坚的面色突然阴沉下来,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表情浮上了他的面孔。

他感激他的妻子。当初,在他第一次去美国的飞机上,他曾总结道:“她是我的助跑者……快到终点,她又尽全力推了我一把,我飞起来了,她却留在了原点。”

17后再回想起这些,真是一语成谶。

家庭的事情,终是难断的,即使弄清楚孰对孰错,也毫无意义。

与妻子的隔阂,是“我飞起来,她却在原点”;而女儿,英文说得比美国人都好,但中文一个字也不认得——不折不扣的“香蕉人”。女儿的思维,更接近父亲,是美国式的。女儿对母亲说:“既然妈妈在美国这么痛苦,干脆回去,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如何能明白妈妈当年委曲求全留下来,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的“中国式母亲“的思维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苦恼的时候,石子坚就想自己的女儿。

说到自己的女儿石珊,石子坚眼睛亮了起来。女儿的确优秀,不仅夺得2000年度全美华裔高中生英文作文比赛第一名,陈香梅女士亲手给她颁发了奖状;而且,她连续三次在美国东部高中生英文比赛上夺魁。大学二年级,就已经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发表作品。她不仅学习突出,而且热心社区服务,1999年获得美国预防爱滋病基金会优秀服务奖,她是全美16个州的20名杰出青少年中,唯一的亚裔。2002年,她导演的话剧《希望与绝望》被《华盛顿邮报》作了专题报道……

“面对人生和家庭的喜怒哀乐、酸天苦辣,我感到无能为力,这既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我的过错。”也许,在当年石子坚选择走出国门的时候,这一切就不可避免了。“三个人,是各自做出妥协,继续维系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还是各奔前程,去圆自己的梦,任由这个家庭解体呢?50岁的石子坚,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街头。也许,他会抓紧战马的征鞍,沿着自己用血汗铺就的路继续向前走。因为他走的,是一条不归的路。

仿佛就是弹指一挥,石子坚已经在美国奋斗了17年了。为了打入美国警界,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入籍,到监狱工作被犯人毒打,差点死在监狱。现在,回首一路走来的人生烟尘,石子坚的感受,人们可以去尝试着去理解,却无法用语言简单描述。“我的梦想已经实现,虽然与少年时代的宏图大志大相径庭,但毕竟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我无怨无悔。”

人生如闪电,闪电是不可修改的。所以,人生亦无法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