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纸现场 |
“我们不知道时间是按数字顺序排列的,我们只知道时间是地球沿着其轨道围绕太阳运转的位置。”——摩凡陀设计师内森·乔治·霍威特
这一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有两位“百岁老人”在这里约会。一位“中国人”皇史城(作版的同志注意:是上宝盖,下成,因为我电脑打不出这个字,所以辛苦你们造下字拉,以下同)——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档案馆,已经在紫禁城外屹立了471年;另一位则是位“瑞士人”摩凡陀——这个著名的品牌现今已经存世124年了。
既是约会,便一定有主题,今天的主题是:为了青年。
1881年,一个叫做夏德芬的瑞士表匠开设了一个仅有6人的小型表厂。彼时,他大约不会预料到,一个多世纪之后,它会以摩凡陀这个名字被载入史册。124年中,它获得了超过100个专利权,超过200个国际奖项,全球有20多家博物馆,将摩凡陀经典博物馆珍藏型手表列为永久珍藏品。摩凡陀背后所代表的,是精密科技下的跨时代设计哲学。
午后秋阳妩媚,脚底青砖坚硬。皇史城正殿的屋檐上,金黄的檐草雍懒地晒着太阳,倒是更衬托出它的巍峨和冷静。与这散淡反差巨大的,是皇史城的西配殿,殿外是西式的香槟酒台,殿内则衣香鬓影。蜂拥而来的人们人,因为6幅油画而流连。这个名叫《时间的艺术》的展览,是曾梵志等6位青年画家,以时间为主题而创作的。当然,这是摩凡陀的“命题作文”。
6个瑞士人创办的品牌,由6个中国画家在00多年后来重新演绎。
未来,还计划在包括北京在内的6个中国城市举办展览,
这些不会全然是巧合。
曾梵志《天空》
进入西配殿,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一幅。不难看出,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童年。少年的曾梵志总是喜欢仰望天空,这种仰望所带来的是一种奇妙的幻想——它们长久地留在路过他的时间里。“直到现在,我仍然能听见它的声音,闻见它的气息,这是时间对我们最大的馈赠。”当年的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画家的第二带领军人物,他凭着自己特殊的敏感,为中国画坛创造了一系列的精神画像。这些画像,与其说是“他”,不如说是“我”,或者“我们”。
李继森《无极》
从〈天空〉向左看,便是天津画家李继森的〈无极〉了。整个画展中,最接近摩凡陀气质的,恐怕要数这一幅了。摩凡陀的重大特点便是,它运用象征正午太阳位置的金色圆点和暗示地球运动的指针,来诠释时间的存在。〈无极〉要表达的是时空关系,这种关系在这幅油画里,显得既怪诞又和谐。油画的中心部分是淡蓝色的圆点,无穷无尽的长相相同的人,排列在淡蓝色圆点的周围。人们仰起脸,仿佛在倾听,更像在诉说。
刘保民《至幻——昼与夜》
西安画家刘保民原先着重于一超现实手法,表达生活中真实的假象。2003年他画风一转,探索出一套更能表达人内心世界的创作方法。在他最近创作的“至幻系列”中,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他以真人头像为描写对象,表现城市生活中,人们因一种极高的心理目标而产生的心理膨胀,这种扭曲的心态改变了人们的本来面貌。
裴咏梅〈欢乐时光〉
裴咏梅站在自己作品前,更象一个模特,这无疑诗歌对生活充满了希冀的女子。〈欢乐时光〉是展览中色彩最丰富也最能带给人欢快感觉的作品。油画采用了中国传统写意画中描绘水的手法,将幽深的语意和西方奔放的色彩融为一体,足见这位美女画家丰富的感受力和对画笔精到的控制能力。
张春阳<烟〉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一支烟,从点燃到熄灭大致是6分钟。画面的基调是班驳的灰色水泥地面,一张擦过口红的纸巾被丢弃在地面上,一根烟头正落向那纸巾。烟头若明若暗,仿佛是无常的命运,也象飘忽不定的时光。这位来自长春的女画家,因为不常出入这样的场合,而忘记带名片。就在我们互留电话的瞬间,我看见,她的眼角闪烁出忧郁的细光。
吴迪迪〈时间,生生不息〉
门的又手边就是这幅画,仿佛清晨的一颗露珠,它能让人瞬间平静安宁。重庆女画家吴迪递长得很像电影演员吴越,细腻而易碎。但她的画却很老实。在她所营造的艺术“净境”中,一切都是自然常态中的美,让人有一种麻醉的幸福感。简单即美,年纪轻轻,难得她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