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晚,以文艺的姿态吃游泉州】(四)探访清源山

标签:
旅游泉州清源山深沪名粳馆 |
分类: 国内-粤闽贵云南广西 |

门票70元,在泉州诸多景点之中算是最贵的了。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本来酝酿要爬很久的山才能见到石像,谁知道没几步路就看到了!!这,让我好想看完就下山啊。。。。

慈眉善目、闭目养神、笑看苍生,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严格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且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

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

看完了石像,不想浪费门票钱还是往上爬。刚看到“福”字的石头时,我说不会有福禄寿喜吧?

果然四块石头,分别刻着四个字。。。。


元元洞天,其实就是一个洞。

山上随便走几步就能看到石头上刻了字,眼睛一刻也没闲着。

敬业的男票

看到这一块石头,我说肯定还有一块刻着“玄武”。



果不其然

登高远眺

能望见闽台缘博物馆

无尘台,巨石上的“无尘”为弘一法师所书,外界无尘难寻觅,内心无尘乃为天道。





一侧的道路塌方被封闭了,我们也就临时改了道。

弘一大师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1942年圆寂于泉州。1952年在此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弘一法师的舍利子。


广洽广净法师舍利塔。广洽法师是弘一法师的十大弟子之一,1937年,广洽法师移居新加坡任佛教居士林导师,后被推为新加坡龙山寺住持,并创建了詹葡院。广净法师出家后,曾先后担任南安雪峰寺住持和福州大雪峰寺的座元。后来旅居新加坡,任新加坡监院督监。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两位旅居海外的大师奔走于祖国和新加坡之间,对故国的名山大刹的复修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圆两位大师叶落归根的心愿,泉州市政府特批在清源山上弘一法师舍利塔旁建起广洽、广净舍利塔,让两位大师圆寂后能回归故里。

弘一法师舍利塔。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攻音乐、绘画,对文学也造诣颇深,后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成为知名高僧,平生好结交天下名士。1942年在泉州圆寂,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舍利塔旁悬崖上刻有法师临终前手书“悲欢交集”四字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字:“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




千手岩旁岩石上,竖立一方石碑,上书"第一山",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


亮点是卡哇伊的小和尚们



从清源山出来,花了2元坐公交车到达府文庙。先在文庙牌坊左侧的深沪名粳馆解决午饭。

看完了石像,不想浪费门票钱还是往上爬。刚看到“福”字的石头时,我说不会有福禄寿喜吧?

果然四块石头,分别刻着四个字。。。。


元元洞天,其实就是一个洞。

山上随便走几步就能看到石头上刻了字,眼睛一刻也没闲着。

敬业的男票

看到这一块石头,我说肯定还有一块刻着“玄武”。



果不其然


登高远眺

能望见闽台缘博物馆

无尘台,巨石上的“无尘”为弘一法师所书,外界无尘难寻觅,内心无尘乃为天道。





一侧的道路塌方被封闭了,我们也就临时改了道。

弘一大师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1942年圆寂于泉州。1952年在此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弘一法师的舍利子。


广洽广净法师舍利塔。广洽法师是弘一法师的十大弟子之一,1937年,广洽法师移居新加坡任佛教居士林导师,后被推为新加坡龙山寺住持,并创建了詹葡院。广净法师出家后,曾先后担任南安雪峰寺住持和福州大雪峰寺的座元。后来旅居新加坡,任新加坡监院督监。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两位旅居海外的大师奔走于祖国和新加坡之间,对故国的名山大刹的复修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圆两位大师叶落归根的心愿,泉州市政府特批在清源山上弘一法师舍利塔旁建起广洽、广净舍利塔,让两位大师圆寂后能回归故里。

弘一法师舍利塔。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攻音乐、绘画,对文学也造诣颇深,后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成为知名高僧,平生好结交天下名士。1942年在泉州圆寂,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舍利塔旁悬崖上刻有法师临终前手书“悲欢交集”四字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字:“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




千手岩旁岩石上,竖立一方石碑,上书"第一山",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


亮点是卡哇伊的小和尚们



从清源山出来,花了2元坐公交车到达府文庙。先在文庙牌坊左侧的深沪名粳馆解决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