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撷珍 西藏文物珍品展


标签:
中华艺术宫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 |

关于西藏,肤浅地只能说出一个布达拉宫,对其余的根本不甚了解,感觉那里是个很神秘、很神秘的地方。鉴于政治、民族、宗教和高原的原因,我一直对西藏怀有比较敬畏的心情,得知中华艺术宫正在举办《雪域撷珍
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活动——《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文物机构遴选了120多件珍贵文物参展,其中一级文物28件,许多都是第一次出藏。





第一单元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王朝联姻,开启了和同一家的历史渊源。历代中央政府通过各项政令措施,对西藏地方实行了有效管理。为稳定西南边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融,历代中央政府频繁敕封西藏地方政教上层人物,并颁赐精美的工艺礼品。这些历史遗珍糅合鲜明的汉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关怀之情,鉴证了祖国内地和西藏地方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


在观看展览时不由心生感慨:“这里的任何一件文物都比黄金珍贵N倍呐!”譬如,明永乐皇帝封授五世噶玛巴活佛的大宝法王白玉印,作为不可替代文物堪称“无价之宝”。

道光皇帝册封十一世达赖金册

合金铜松赞干布像

合金铜禄东赞像

永乐鎏金铜八瓣莲花内密集金刚坛城

第二单元
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的精髓,藏传佛教在穿梭时空的历史记忆里,创造并留下了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信息载体。公元七世纪,佛教经祖国内地、尼泊尔、印度等地传入西藏,逐渐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扬地之一。佛教造像、经典和法器等宗教实物的营造成为西藏文化艺术中最具特色、成就斐然的领域,代表了西藏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准。







存世量稀少的贝叶经
西藏的佛教经典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形质独特,主要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统称大藏经。写经形式除常见的纸本外,也有在蓝靛纸上以金汁、银汁或珊瑚、松石等加工为汁液书写、或在贝陀罗树叶上书写的珍贵文献。

鎏金铜金刚亥母鎏像


镀金铜大白伞盖佛母像

第三单元
唐卡为藏文音译,即为卷轴画。唐卡艺术最初以绘画形式为主,用天然矿植物颜料在布帛上作画,成品多悬挂于寺庙或经堂内,是藏族特有的宗教艺术形式。唐卡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也有藏族历史、文化艺术、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的内容,被誉为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按地区和风格不同分为尼泊尔、齐乌岗、勉唐、钦则和噶赤五大画派。随着文化交流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出现了缂丝、堆绣、刺绣、织锦等工艺制成的唐卡,用料考究,工艺精湛,为唐卡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





第四单元
西藏独特的高原地貌、历史文化和经济形态,造就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衣食住行体现出鲜明的地域差异。农区民居以土石建筑为主,白墙红顶,简洁明快;服饰偏爱艳丽色彩,佩饰种类繁多。牧区百姓则以帐篷为家,服装以皮质为主,样式古朴粗犷。藏族服饰以其丰富的造型和绚丽多彩的色彩以及独具匠心的装饰成为了西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此次展出的藏族饰品,取材贵重,精工巧作,显示了藏族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和藏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


【展览讯息】
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
展览时间:2015.10.27—2015.11.26
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15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