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专业又迟早要被讨论,尤其是建筑专业,那么让我们在这个走出悲痛,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刻讨论这个问题。
这几天我们工作室的zxy,zs等正在协助xw接受某业主的委托设计灾区重建简易房方案,MAD的david知情后也联系我想要帮忙,并将意思转告了小马。除此之外,估计院里的官方队伍JY和小song等已经与成都方面联系上,正在进行官方设计;maoyan则是被日本的坂茂找到,希望以其擅长的纸筒建筑协助临时重建房的设计。
可以想到,一定还有无数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室,在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他们的设计,无论是简易房,重建房,或者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地震纪念馆等,建筑师从未有过这么大一片空旷的场地和时间,以便表达他们掺杂了一举成名的私欲的责任感——这就像911后的世贸重建方案一样,建筑将成为平民们关注的焦点,卑微的建筑师们似乎找到一种“走到前台”来的感觉。可惜,要让建筑师有这种重要性,前提一定非常惨烈——整整一个二战这样的浩劫才催生出来现代主义。
从专业来说,每个城市都夷为平地,绝对是建筑的问题,建筑倒后砸死埋死了人,建筑是这场灾难中最大的杀手,比导弹还狠。关于结构的问题,帖子很多了,钢筋细得像铁丝,都是预制楼板,还有更糟糕的砖混结构,这一切都把责任推卸给了结构和施工,却没有人去指责设计问题。
我思考的最究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楼房都是extrude起来的一个由平行柱子支撑楼板的结构体系?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说,这种体系最坚固,但是事实上,如果不是像高层建筑那样有核心筒,那么横平竖直的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下最脆弱,更遑论还把一部分框架改成了砖墙。
认为extrude体系坚固的,无非就是直观上感觉每根柱子都跟下面的柱子对上,似乎重力能够很顺利地传到地面上,但是我们用普通人的常识就能想到,承重能力跟抵御地震的能力完全是两码事——地震对建筑的摧残主要靠水平力。那么我们想想,每根柱子都垂直,房子呈长方体状,这在水平力来临的时候简直太糟糕了,建筑的截面成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那个号称最不稳定的几何体的平行四边形,柱子受到一个方向水平力时全都向一侧倒去,柱子本身的抗拉压能力完全不能起到作用,而只能依靠柱子与梁结合处的节点去承受这个力量。还不明白的,可以想象两块板中间垂直沾上许多塑料棒,然后用手抓住下面的板水平晃,这时候上面的板是否掉完全取决于粘得牢不牢,而不是棒本身。
科普完毕,这下都知道为什么电视里看的有些房子都斜成我相册里蓝天组的电影院那幅模样了,extrude的,没办法。高层建筑为什么反而安全,因为核心筒改变了原来脆弱的结构体系,相当于那两块板中间除了塑料棒,还粘了一大块木头。
论述了半天,我真正想说的是,不规则的,非标准的建筑,还不只是解决“野”的问题而已,它们看起来就算像已经倒了的房子,其实上肯定比extrude体系坚固。这样的建筑除了造价,没有一样比传统的extrude建筑在使用性能上差。
结构方面,非标准建筑或采用空间网架结构,或不同方向的斜的柱网体系,总之就不会是所有柱子都垂直的结构。这样的话,水平力来临的时候,凌乱方向的柱子反而会分散受力,斜的柱子会承受一部分水平力的作用而不是完全交给节点。空间网架则更好更强大,它们往往像个铁笼,所有局部受力都分散到整体上去,大大降低建筑整体坍塌的可能性。
材料方面,为了将非标准建筑建造出来,要么就采用无比坚固不怕地震只怕911的钢结构,要么就是超轻质的可塑性材料,像高强度泡沫之类的,ghery不是非线男,但是ghery好多建筑外墙是用数控机床雕刻的泡沫,假设这样的建筑倒塌了,不会产生粉尘,重量不至于救援队用起重机都搬不开,更不会碎成一堆堵住压在里面的人的呼吸。这些轻质材料太多了,就算是大量建造的extrude类建筑用上的话,也挺不错,像日本一样,人家的建筑没打算屹立不倒,只打算倒了能够好救人,因此日本建筑师大多是玩轻质材料的好手,开发出竹子,泡沫,塑料,某某化合材料(囧……)等多种实用的建造材料,典型案例就是找maoyan帮忙的那个玩纸的坂茂。
只有凌乱又统一的结构体系和轻质的建筑材料才是大大减轻地震灾害的至宝。那种把责任全归咎在结构配筋和施工上的观点,其实是默认了建筑师的无能,只好用结构来弥补。
也不知道是谁,是柯布么,给后人定下的规矩,extrude的房子+混凝土等重量感的材料才是房子的真谛,这种真谛造成的就是多年后在中国的四川,一次地震震垮了所有的房子,然后房子的废墟还特难搬动,使得大多数废墟下的人们失去了生命。建筑师们醒醒吧,你们还要为自己空间想象能力不足,造型语言匮乏,逻辑思维不连贯等硬伤逃避多久?“因为柱网整齐的房子好设计,不用动脑”——这就是问题的全部。
现代主义解决了大量建造和功能的问题,可惜没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中国古代的建筑至少在面对地震这一点上比现代主义先进太多——所有柱子都不是垂直的,而是向上收分呈现出下大上小的趋势,屋顶的结构比现在简洁的现代主义梁柱体系不知道复杂多少倍,符合了“凌乱”原则;还有众所周知的材料——木材,可柔可刚,可能会晃得很厉害,却很难倒,倒了也很难压死人,压了也能轻易搬掉。
反正,除了基本不会倒的高层建筑以外,现在老美住的全是木构的townhouse,欧洲的集合住宅都是mvrdv那种野趣型的,日本都是低矮的轻质材料房,只有我们最苦,住的全是一震就倒一倒就死人的现代主义最低级量产型框架结构,有时候还弱化成砖混,这除了民众的无知以外,不能不说是建筑师的责任。
还想讨论下造价问题。是,非标准的结构和建造方法贵很多,轻质材料也贵,木材更贵,但是这只不过是在建造费用中贵而已,对于当今的城市来说,建造费用早就不能跟地皮的费用和搬迁安置费用比了,对于开发商来说,让他盖贵的和便宜的基本上就是拔一根毛和两根毛的问题,大头全在地上,可能为了拿地给领导送的礼都比建造费多。因此造价问题根本ws。
反正就是这样,地震死了人,主要就是建筑师太弱,就算说灾区那边可能很多都是自建房,那也归咎于建筑师没有引导一个正确的建筑观,没有让多数人觉得设计才是最重要的。你看,房子一倒,全怪结构不牢,施工偷工减料,仿佛建筑师理应不存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