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规划还是设计?

(2006-05-08 20:55:46)
分类: 建筑观,雏形。
    studio又开始了,预想中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51空了两次课,所以傅费难得地同时出现了,但是显然,同学们的设计是远远对不起老师的,包括做了9天游戏的我在内。
    不是因为工作量的问题,而是因为思想,同学们的弱点在二位老师面前被放大了,就是老师所说的形式,我以前怀疑过的设计感。
    排平面糊立面的行为,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曾经纳闷过,尽管大二的时候铺天盖地而来的训练让我似乎也成为了排平面和糊立面的行家。然而经过博物馆非线性以及那篇设计感的文章被推到ABBS的精华供讨论,我也在不断的剖析自己的弱点和优点,观念也一变再变。
    博物馆的时候,我认为最美的莫过于:构想一个概念,用手法将概念一目了然地实现出来,原汁原味的,没有任何杂质和附加物。这个过程很难,尤其是实现,就像饱受动画和游戏影响的同龄人,谁都能yy出一部原创剧情来,可惜大多数人都至多把这个yy写成小说,无法做成游戏或动画。我算难得的异数,这是技术层面。
    非线性的时候,概念已经不再被重视,我改而推崇一种“附加的美”,就是大树,飞鸟,游鱼般在极端功能状态下的美。排除经验和主观干扰,纯粹利用计算机手段解决形式问题,结果出人意料又层出不穷。这个过程,有点像风清扬教导令狐冲的“无招胜有招”,以完全消隐的设计手段实现别人绞尽脑汁也设计不了的形式,这是方法层面。
    现在是啥?
    没做完之前,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今天一课,我至少对设计感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是zyt说“我这个是空间规划”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明白了很多。
    简而言之,包括上次那篇设计感文章里写的,原来就是说明一个设计和规划的问题——怎么说?是设计还是“空间规划”?我们中不少人,设计院里为了养家糊口在埋头画图的前辈们,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大师”们一直在做着的,如何能够被称为“设计”?原来的我还在彷徨这如果不叫设计叫什么呢?原来,这都叫作“空间规划”!规划者——分析解决问题者,协调关系者,处理矛盾者——规划者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好”,而在于“顺”(耳边回响起许许多多老师的声音:功能顺不顺?……),规划者将各种空间按照经验的分析,摆布在认为没有矛盾,利益最大化,以及自认为的那么一点小趣味的状态上。
   在这一点上,“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过程甚至比真正的设计更近,都是负责将功能块进行合理排放,不同的只是尺度上的,或许再加点空间上的差异罢了。
   先写到这儿,请关注后续跟踪感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战斗系统80%?
后一篇:欲望的街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