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叫做设计感。

(2006-02-12 23:39:34)
分类: 建筑观,雏形。
    今天翻一本中国建筑设计师作品集,还有一本平面集,又上网逛了逛abbs,设计新家园等论坛。
    突然觉得郁闷之极,估计平平的东西看多了眼睛中毒的缘故。而且深切感觉到国内相当部分设计的拙劣和粗笨,尤其以建筑为最。无数人都说国内建筑怎样怎样,也有说法是施工工艺和资金的问题,然而这无疑是扯淡,柯布50年前用今天咱们盖农民房的材料盖了萨伏伊别墅和郎香教堂,为啥我们现在用更先进的钢结构去做大屋顶?
    丫的,这么多的建筑师,明明都长着不同的大脑,接受不同的教育,面对不同的地段,然而却设计着同样的东西!3.5米到5米的层高,6*6的柱网,推拉窗洞,满目的点状排列,这些东西经过设计吗?国内有多少建筑经过了设计?而经过了“设计”的建筑又有多少经过了设计?
    说来说去,又是一个设计感的问题……也是,你去让一个受过12年数理摧残的人去设计,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至少可以举出许多的例子,让我郁闷和不解的事实,来证明为什么中国建筑师盖的房子都是相似的……
    真的,在国内能在这儿读建筑,已经不能有更高的奢望了,老师们在国内肯定都属于上位的设计师。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我是非常崇敬的,因为我能够写出这篇文章,已经是受了他们的潜移默化。而我要说的却不是针对老师,或同学,而是针对这种教育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老师很少跟你聊别的,一旦上课,他们会看着你把图摊到他们的桌子前面,然后蒙上一张草图纸帮你修改设计。老师会跟你讲他(她)在实际工作中的煎熬,趣闻轶事,还有烦恼么?老师会把他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感悟与你分享么?老师会跟你聊对于美术,电影,文学的看法么?
    不会,或者很少。我相信,老师的沉淀肯定是很多的,这些方面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在一些沙龙上,看到老师们兴致盎然地讨论,我们相信我们获得了更多。然而一旦把过多的时间放在闲聊上,是不是有人会认为是浪费时间呢?我不觉得,我认为对于自己来说,获得的能力更多来自交流,媒体,书本而不是课堂,课堂教会你基本功,然而也仅限于基本功。所以我更有理由坚信,一种更加见效的模式能够让我们更多地挖掘老师沉淀的东西。
    同学呢?理工学校学建筑的喜欢绘画,沉迷各种形式艺术创作的有几个?美术院校学建筑的喜欢人际交往,会思考理性问题的有几个?且不说这些……在我门学习的过程中,服从而不是交流成为了老师与同学关系的主流,对与错这种典型的数理逻辑代替了虚虚实实的艺术感受。然而没有人意识到,尽管用1和0就可以描述如此丰富的世界,计算机还是无法完成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设计。设计是人类引以为荣的一项高级技能,我们在学习这个能力的同时也在扼杀发出这个机能的那部分大脑——那种感觉就像天天练跑步,同时天天用刀割自己的大腿。
   
    这样出来,设计感的缺失基本上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设计,本来就是通过分析各种综合问题以后,自行提出一套独创的,带有某种情感因素和表现力的解决方案,各种手法,理念,都应当是独一无二,挥洒自如的。我们看盖里充满张力的扭曲建筑,能看到他设计时那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看皮亚诺的蓬皮杜和吉巴欧,看见的是直视技术如无物,如玩具般把技术信手拈来的气质;看安藤,又能听见一片寂静,入定般空灵……
    而我们都在教的啥?学的啥?——学如何跟xxx找关系,这关系是什么?跟3公里以外的某条轴线平行,就能叫做找关系?在马路边,斜一点,退一点都要被x——那也得看看是哪条马路,什么情况吧?学如何把平面排的天衣无缝精确到厕所——然而空间哪儿去了?哦,原来我们学的时候有这种说法——做平面,做立面,做总平,做透视!建筑呢?建筑就是把平面像3dmax建模那样exture起来,然后在最外面套上做上的立面——空间的形成是偶然的而不是刻意而为的,这样的设计价值在哪儿?我们学怎样把一个图书馆做得像一本书,一个美术馆做的像一幅画,一个酒吧做得像个酒瓶,一个厕所做得像个马桶……我们没学过怎样把一本真正的书做的不像书。
    设计感是一种“感觉”,我设想中就应该像古龙描写的高手相争一样,似在无秩序中出手,然而一击之下绝对精准。符号不是设计,除非你能把这符号变成自己的语言;拼凑不是设计,后现代艺术不是拼凑是戏谑,不能拿来当挡箭牌。
    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是设计,比如30人的教室你做成40平米,8*5,你会做我也会做,不能说这个教室是你设计出来的。但这不要紧,你要是把10个这样的教室按照某一种你设想的模式交错摆放起来,形成了单元和公共空间的一种韵律关系,营造新的空间气氛,日后在你这教学楼里上课的学生因为你的设计而跟别的学生不一样,甚至造成了新的教学体系的诞生,这就够了。可惜的是,现在多数人还只会把教室一溜地排在走廊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