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有时候,我们要少读一点书

标签:
阅读阅读方法文化 |
分类: 偶尔读书馆 |
题记:《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郝明义先生(http://www.rexhow.com/)翻译的艾德勒关于阅读的一本书,他也写了一篇“艾德勒的读书法”的短文。今天在网上看到郝明义的新书《越读者》在国内出版了,马上订购之。什么是越读?很想了解下。另外,在他的新浪博客上有一个“越读者”的栏目,里面有一些好文章。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看看哈。
现转其中一篇“少阅读一点的理由”。原文版式比较难看,估计先生不怎么有时间排版吧,嘿嘿。
-------------------------------------------------------------------------
有时候,我们要少读一点书。
古往今来很多人提过要少读一点书的重要。我比较了一下他们的说法,大概不出两大类。
第一大类,少阅读还是为了多阅读,有点休息为了走更远的路的味道:
朱光潜在这方面也说得很透:“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夏丏尊语:“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学习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样,有时需用实验的方法,有时需用观察的方法,有时需用演习的方法,并不一定都依靠书。”
少读书,甚至不会读书,也能有极大的智慧,也有例子,譬如慧能大师。一个幼年丧父,家贫而没有识字机会的小孩,只不过在一个送柴给客人的路 上,听人家诵《金刚经》,“心即开悟”,不但由此开始他的求道之旅,并且成为禅宗六祖,由门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坛经》,流传至今。
除了这种特例,笛卡儿则从另一个面向,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放下阅读,而发现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儿自述早年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并且“以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
“除了那种可以在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之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于是趁年纪还轻的时候就去游历,……”
《谈谈方法》的原书名是《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由于太长,所以简称为《谈谈方法》。
因此,笛卡儿谈了谈他的四个方法,原话就清楚明白,真的是“谈谈”:
由于这是一个很颠覆的过程,也可能很漫长的过程。就像打掉旧屋要重建,新屋没建起来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暂时的居处。因此他为了“受到理性的驱使,在判断上持犹疑态度的时候,为了不至于在行动上犹疑不决,为了今后还能十分幸运地活着”,给自己定了一套临时的行为规范。这几条行为准则,归纳整理起来是这样的:
笛卡儿的《谈谈方法》的重点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