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原始人》影评分析【剧作篇】

(2013-05-17 21:24:51)

《疯狂原始人》影评分析

剧作篇

 文/壁小花小姐

   

     《疯狂原始人》来势汹汹,梦工厂预备了8年时间为了打这场不能输的战。对于一部面对全球的动画电影来说,什么是底线?答案,商业。所谓商业电影并不是简单地把动画变成商品,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喜爱这个商品。全新的《疯狂原始人》很明显的,并不想走太“另类”的路子,首部的它用最稳妥的方式铺开大网,打捞所有尽可能的观众群体。于是,它的角色是一家六口,男女老少全部到齐;于是,它不再是颠覆的主题,家庭世界观绝不失手;于是,它美术、表演、场景竭力精致,视觉美感保证撼动眼球;于是,它发挥最大的娱乐性,动作和笑点铺满情节。

     若说《疯狂原始人》中规中矩,不似以往带着“不羁”的梦工厂作品,那么这次它更多的着力在细节。标准商业模式的《疯狂原始人》,有了8年足够长的制作时间,在各方面都保证了影片的精准直接到位。虽在主题上无大突破,但做到环环工整、精致,再庸俗做到最好也是一种境界,这是作品赢得观众的尊重。梦工厂打造一部万无一失的动画电影,就不再是梦工厂了吗?其实不然,它们的较成人和不走寻常路,依然潜在其下。

 

【人与场景对抗的框架设置,三段式人物推进】

    梦工厂此次在故事上还是做了不一样的尝试,从动画传统路子上来说,故事对抗一般安置在主角和反派的两个人物身上,人物动机和行为的直线对抗能够使得故事简单明了。可在《疯狂原始人》中却没有采用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采用人与场景的对抗作为事件的大框架矛盾点。这种做法还是比较少见的,同类设置上还有一例,便是福克斯《冰河世纪》。

 

   在编剧的技法中,对抗一般分为三种:人与人、人与场景、人与事。一般人与景的对抗手法适用在灾难片或是环保题材,《疯狂原始人》很巧妙地把原始生态中自然现象——“新世界”建立之前期危机(此自然现象包括天灾,也包括猛兽袭击),放入故事中,让人与场景的对抗与制约赋予故事框架的悬念,贯穿整个故事的脉络,也是最核心的外部事件推动力。如果纯是外部事件推动力,仅依靠场景的对抗是不够的,所有的故事都应该落在人的身上。于是一家六口的群戏中间的人物关系,就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推动情节的“发电机”。

往往做人物关系的戏码,是根据几个人物相互连线,通过几组人的关系矛盾后合并成最后的主题和事件的完结,中间会有一个绝对主角的人物关系主线。《疯狂原始人》虽有主要人物关系矛盾线,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把故事分为了三段。

 

   第一段,讲的是女儿小伊的故事。小伊充满叛逆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父亲瓜哥爱女心切拒绝她的走出他的安全范围。小伊不服父亲的管教,因为一次探秘遇上了聪明的小伙子盖,从此一段奇幻之旅也就开始。

   

    整段展现的是小伊的叛逆和坚持。

  • 矛盾点:小伊如何叛逆于父亲,两人之间的矛盾;
  • 小主题:新改变与旧固守

   第二段,讲的是盖的故事。因为小伊的相识,盖卷入咕噜一家人之中;盖的出现,令原来的咕噜一家人看到了别样世界,中间盖让他们从无知无畏慢慢成长到学习文明,最后大家接受新的方式来对待危险。同时,此段也完成了小伊对外面世界渴望探知的心理诉求点,完成小伊梦想,仅剩下小伊与父亲之间的不服管教矛盾。

 

   整段展现的是盖的聪明和智慧。

  • 矛盾点:盖的新思想让父亲瓜哥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受到冲击,瓜哥与盖之间的矛盾;
  • 小主题:智慧与力量(文明与蛮力)

 

     第三段,讲的是父亲瓜哥的故事。瓜哥与盖之间的矛盾逐步升级后,瓜哥的愤怒情绪爆发使得最后人物双双进入险境,在险境中人物相互推进,两人解决事件矛盾的同时,勾回前两个段落的矛盾点,通过盖的自白事件让瓜哥对他及对小伊的人物关系矛盾点一并解决,合三线为一。最后一家人共同面对最后的事件困境,此段便是瓜哥的成长后的展现段落(拯救家人和学会使用工具)。

 

    整段讲的是瓜哥的革新和父亲情怀。

  • 矛盾点:瓜哥与盖,瓜哥与女儿,瓜哥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升级解决。
  • 大主题:家庭团结的温情和追求明天的勇气

 

    三个段落,三个角色,一个负责矛盾,一个负责推动,一个负责结果,是一种“因为、所以、最后”的逻辑关系。

    三个人物再在逻辑线中间做各自的展示,突出角色性格特色。之所以能够流畅并无跳跃之感,重点在于故事牢牢抓住了瓜哥这个主要人物。他与小伊、他与盖,这个人物始终做穿针引线的主要作用,开始是他作为父亲展示,最后还是落在他作为父亲的职责身上,故事圆圈画整。主线不落,分段清晰,把与景之间的对抗作为外部事件动力,把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为内部事件推动,再通过场景展示、人物趣味点作为情节调剂,让整个故事既有整体感又充满了细节。

 

【元素依然高年龄层,群相人物塑造技法】

     梦工厂还是保留了较成人化题材元素。与皮克斯的玩具、动物和公主、超人之类题材相比,梦工厂的定位向来较倾向于年龄层较高的青少年。主角之一的小伊定位为一个青春期开始叛逆和情窦初开的少女、与盖之间的爱情元素、父亲与岳母和女婿之间的相互排斥等故事设定,这些都显示着梦工厂一直以来的观众市场定位。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放弃了低龄儿童的观众,此次的《疯狂原始人》少有地在这些之上添加了家庭、追求明天等积极向上的大世界观,并且在配角设定中添加了萌态各类小动物、炫美场景、动作对抗等等,显示出他们希望观众群体最大范围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疯狂原始人》为电影故事中的群相人物塑造提供了一次优秀的教学范例。一部电影中多人物的塑造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动画电影中。作为需要提供给儿童观看的动画电影形式,多人物的设计容易让儿童出现视觉混乱或是人物不够篇幅展示清晰的问题。《疯狂原始人》却做得很好,既无混乱之感又将每个人物一一呈现,这是此次在编剧中的最大亮点。

 

    首先要归功于之前说的三段式设定方法,三个段落三个角色很快地把主要三个角色分配完足够篇幅,保证了三个主角的性格塑造时长。矛盾点相互挂钩、情节点相互推进、从头至尾的贯穿三个人的人物关系,在设计上将父亲瓜哥作为一方,小伊与盖作为另一方,简化多线矛盾,再各自呈现人物纠结。

    比如,父亲瓜哥不喜欢小伊过分冒险的行为,也不喜欢小伊与盖的过分亲密;小伊渴望尝试新事物,又希望与盖同行,两点与父亲瓜哥相冲突;盖开始并不接受咕噜一家人,只想独自上路。之后喜欢小伊也喜欢咕噜一家人,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触犯了父亲瓜哥的家庭主导地位,两点也与父亲瓜哥冲突;从整片来看,在外部的世界将毁灭事件的大矛盾之下,瓜哥与小伊、盖的两方矛盾才是真正故事推动内核,小伊与盖的迅速相恋亦是让矛盾简化又表达出爱情元素的双效设计,而这些矛盾带来的戏剧冲突便是塑造人物的最佳方式。

   

     而后,所剩的妻子、奶奶、儿子和小女儿四个角色作为一个合体,让四人随着主线一起面对困难,呈现四种状态。通过同一事件,四种不同反应的故事手法,从而表现四个性格特性。例如,开场全家早起觅食,父亲唤群体一戏。五个人五种反映,妻子的母性,协助瓜哥;女儿小伊的叛逆,不服管教;儿子的胆小,不愿出洞;奶奶的个性,和瓜哥的相互不待见;还有小女儿的野兽本性,均是通过一件事,折射人物各种性格的故事手法。

     除此之外,这种手法几乎贯穿在整部影片中,不断使用。全家出动捕食早餐的动作戏、小伊拿出海螺号角使得全家惊慌、路途行进中各自的抱怨、咕噜家族玩火烧身、各自进入迷宫后的自我成长等等,把配角处理为:大事的各自分段展示和小事的各自反映,将设定性格不断重复强调,最后围建成每个人物的性格塑造。

   

      当面对主要人物瓜哥、小伊和盖之人物事件的小矛盾时,四个配角人物绑定作为一个合体,共同反应和参与事件;当共同面对场景冲突大事件时,将小女儿小珊和母亲巫噶合并,奶奶和儿子坦克作为点睛之笔、趣味点展示,分类区分桥段。因此,群相中小女儿小珊的戏份最少,甚至没有一句台词,但她从始至终的小野兽式强烈反差的行为特征,依然足够让人物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无唯一反派的《疯狂原始人》还是在设置障碍中,让环境的矛盾冲突带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奇珍异兽,绿老虎、打架的猴子、保护蛋的鸵鸟、吃肉的飞鸟群、连体的小松鼠、带翅膀的猪等等个个鲜活。尤为突出的是绿老虎,虽并无大的性格特点但在最后利用情节反转的设置,使得角色性格在事件中达到亮眼和可爱效果。

 

【道具和事件重复使用,严谨的故事元素版图】

     在道具设置上,《疯狂原始人》做了严谨的故事线索令每一个道具或事件元素都充分发挥功能,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吃人鸟群、鲸鱼骨架、危机柏油、火等,在故事前段均有危机事件中的展示,最后也作为处理危机的重要道具;还有七彩打架猴群、绿老虎、植物假扮鸟等情节设计,均有前后两次重复使用,利用同一事件,瓜哥与盖的两人不同处理方式将二者性格呈现。

    这种在电影手法中的道具、事件的重叠使用和关联,是标准的电影故事创作方式。不以解决事件为眼前目的设置,而是从故事的大整体来把握每个细节的运用设置。电影中应用重叠法,而不是排列法。这种技法除了要完成基本的逻辑线索之外,还要巧设情节关卡,这样才能使得这些元素融和在故事中,为故事服务。因此,制作8年的《疯狂原始人》单在故事上就耗费了大量时间是有据可循的。

 

    《疯狂原始人》从剧作角度,整体框架上依旧是一个标准好莱坞式的商业路线,严格按照起承转合、每10分钟的事件推进的模式推进。为了保证商业娱乐性,情感点也做得相对保守,点到即止,娱乐第一的宗旨明显。但在细节之处,处理的细致精准、张弛有度。在众多人物和多主题中依然能主线不乱,配角分配均匀。并大胆地颠倒了人物与事件之间的比重关系,人物在上、事件辅助的做法是一个新鲜的突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