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差生”的无情抛弃,才是现行教育的最大可耻!

(2009-02-10 03:09:25)
标签:

应试教育

教育公平

高考制度

差学生

教育

今天在网上关注了一下大家对高中文理分科的议论,有位朋友说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分科是扯淡,不分是胡闹”甚合我心。当初分科的决定就是一时冲动吧,现在如果不分却可能面临学生负担的格外加重,又是一笔糊涂帐。

 

当教育专家们都忧心忡忡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篇《高举应试教育的伟大旗帜》这样的文章,文章也不长,让我引用一下:

 

今天连续看了几篇关于文理分科和高考改革的文章,我在这里不得不说两句!

 以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教师水平和道德水准来看,高考是最科学、最公平的手段!

所有所谓的面试、看平常成绩等都会导致“大面积的腐败和不公平”!我一贯的原则是:高分就是硬道理,要把应试教育进行到底!

我们必须承认:分数高的,一般素质就是高!你去三、四流大学看一看,惨不忍睹,长发披肩,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和一流大学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高考带来了中国最大的公平:农民家的孩子也能上北大、清华,也能到美国留学!也能当部长、省长!高考制度是目前中国最公平的制度!

一次没有考好,那就考第二次!

家里穷,就随便上个大学,然后再次全力以赴!

分到了不喜欢的专业,那就学会去喜欢它!

坏事就是好事!任何环境都可以变成“成才环境”!

就英语教学而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根本不矛盾!只要把应试教育的试题脱口而出,那就变成了素质教育!

我们一定要把每年的高考搞好!

千万不要忙于改革!”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6a5930100cb3u.html

 

现行高考制度的捍卫者们最大的理由就是说高考制度是公平的,为了公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首先是一种典型“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态。其实中国教育是非常非常穷的,这不是说她没有大楼,而是说她根本就没有文化,甚至没有常识——什么是“应试教育”?应试的根本就不是教育,而是选拔竞赛的培训!中国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选拔而不是培养,一小撮优等生被单捡出来的同时,是对大多数学生的无情抛弃!即便被选出来的少数学生,他们也没有得到真正有营养的教育,而是被“现成答案”催肥的。这是哪门子的公平?录取分数线的地域差异又公平吗?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吗?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好大学究竟是普遍现象还是少数点缀?上了大学又如何?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动荡就始终维持现状,甚至说出“把应试教育进行到底”这样的狠话。市场经济需要民主法制的配套,也是一乱一治;变革现行高考制度,当然也需要一些机制的配套,如果我们不往前走,不去摔跤,就永远也学不会这种平衡,永远是在固步自封,中国的大学就会离社会,离世界越来越远——大学生就业的危机已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起码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才有解决的希望,如果回避今日教育的不堪,总是在合理化它,粉饰太平,倒成了真正的糊涂。

 

分数高的学生素质真的就高?恐怕说“好学生更听话”倒是合理一些吧?中国教育最大的冷酷,最大的不公平不是对穷学生的冷酷,不是对穷孩子的不公平,而是对差学生的完全抛弃和另眼相待,不是吗?!

 

正因为“差学生”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出路,意味着遭到普遍的白眼,才造成了他们自信的缺失,人生的沉沦,这难道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天生素质的缺失吗?他们本来可能成为最好的技工,最好的厨师,最好的销售员,最好的服务人员,甚至最好的艺术家,最好的发明家,可能比许许多多名牌大学毕业生更符合社会需求,赚得更多,更有价值,更适合创业,更有希望,更有前景,但是我们的教育扼杀了他们的多元才干,只用分数这个蹩脚的一元标准判定他们的失败,宣告他们的精神死刑,这就是所谓教育的公平吗?

 

I have a dream,有一天,我们的教育没有对差生的白眼和抛弃,而是悉心发现和欣赏他们的特殊才干,给他们不同的培养路径,那才是教育良心的真正回归,那才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从野蛮走向了文明。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只是有一把粗暴的标尺,所有不符合标准规格的人都必须得削足适履——人是为了适应教育,人的生活目的是为了受教育;而教育从不曾适应人,教育的目的从不是为了发展健全的人性,我们的民族就应该耻于说我们还有所谓的“教育”!

 

我们没有教育,只有考试;我们没有教育思想,只有考试技巧——“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根本不矛盾!只要把应试教育的试题脱口而出,那就变成了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的理念说出来情何以堪哪!

 

你今天能把Google里的百科知识脱口而出就比爱因斯坦更了不起吗?你能把韦氏词典大声喊下来就敢自称文豪比肩莎士比亚吗?

 

在这样的教育乱象中,差学生变“坏”(并非道德上,而是指不听话),在体制外的市场上找出路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中国人民不缺乏智慧,不缺乏创造性,不缺乏干劲儿,缺的是僵化体制进一步松绑,让我们有口气、有空间发展更加多元化的生存可能。

 

 

对“差生”的无情抛弃,才是现行教育的最大可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