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问题,不成长——对待人生问题的良好态度

(2008-09-24 07:55:15)
标签:

教育

求职

职场/励志

人生咨询

思想批判

杂谈

我们都害怕触及真正的问题,被粉饰的太平和虚幻的前景所迷惑。

 

自从开始做收费咨询以来,我个人也有偏于一种偏向,就是帮助人们设计美好的人生前景,而比较忽视了批评过去,总结失败的责任。因为客户付费,总是有一种吃人家嘴短的小心,这恐怕是一种困境。

 

就像是咨询者常常很难跟身边的朋友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第一,双方必须保持一定距离才能保证对专业意见的足够尊重感;第二,身为一个朋友,要真正做到诤友,提出批评性意见,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这又往往是咨询工作的核心。

 

我说过一句老套的话:“倘若不拔掉旧教育的毒根,新思想就是建立在流沙之上。”我在工作中对此一直深有体会,常常不是我们的全然无知,而是我们已被输灌的所谓“知道”早已是那么地逆时悖理!

 

因此,一个咨询者有提出中肯批评的大责任。毕竟,我做的不是心理疾病的治疗,不需要过多温情的陪护;也不是技术化的出国咨询之类,可以例行公事。这是一份思想工作,没有批判性的思想就等于是没有思想。

 

如果是做家长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顺利利地成长,没有磕碰;但假如人生真没有了任何问题,其实哪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动力?人根本也不需要太主动去找麻烦,只要不回避,就会有一大堆问题真实地浮现出来。逃避问题其实是逃避真正的成长,轻易获得的东西,诸如各种被批量供应的现成答案,其实对我们的人生也很少有价值和意义。

 

不再有问题的人生,就是停滞不前的人生。

 

学会与问题共生,并且把它看作是一种正面的力量,这是现代人需要学会的一种思维方式与处世态度;遇到问题就躲避或过于焦虑,是无能和缺少勇气的表现。

 

以个人规划的案例来说明,我们的学生往往以各种不适当的方式在逃避眼前的困境。比如幻想出国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考研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进入名牌学校或知名企业就能解决个人自我规划的麻烦,挣更多钱就会更加快乐起来……所有这些要素并非本身不好,而不一定是对症良药。我们往往缺乏对个人核心问题的自省,不能看清过去“失败”的教训,不能获得良性的信息反馈,那么再优的出路也只会令人在不同阶段上重蹈覆辙。问题分析不一定立时能解决问题,但是它有助于你找到恰当的行动方案,而不是把人生变成一场猜谜和赌博。

 

如果你在中国熟悉的生长环境中都不能成功,这是你的问题,到底为什么?如果你本科念了四年,一种应用型专业,都找不到好工作,这是你的问题,到底为什么?如果你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是运气因素吗,到底为什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进入名企就会有出路吗,可能你也根本就进不去,到底为什么?如果你没钱的时候常苦着一张脸,赚了钱就会快乐吗,还是你本身看待生活的态度有问题,到底为什么?

 

当然有人出国后很成功,但是也有人没出过国或没出国时就很成功,为什么不是你?当然有人读研究生后变得很有价值,但是也有人没读研究生一样有价值,为什么不是你?当然有人读名牌学校、在名牌企业里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有人没读过名牌学校,没进过著名企业(比如那些著名企业的创始人就是把不知名小企业做得很出名),为什么不是你?当然有些富人很快乐,但是他们在贫穷的时候也很快乐或者还有那么多不富的人也很快乐,为什么不是你?

 

当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你才会有更理智的决定和更切实可行的人生方案。如果我们不看到“你”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大路货的“群众路线”供你走,这就不算是有价值的咨询。

 

以求职案例来说明,我们的年轻人也往往根本缺乏“找问题”的态度。如果是名牌企业,外企五百强,你只是带着崇拜和欣赏的态度,就很难对他们有独特的价值和益处。如果你习惯于“找问题”,不仅对自己,而且推己及人,也习惯在雇主身上找问题,就会有特别的发现。

 

如果一家企业完全没有问题,它也就不需要存在了。一家企业的问题,可能是它在业务和管理上亟待改进的地方,可能是它对客户更多元及更深入价值的探询和追踪,可能是它对提高市场分额、利润率与金融市场投资回报率的不懈追求。你只有更清楚它的问题,才会知道自己应该拿出的应对方案,才有更大把握在目标企业应聘成功。

 

你不关心它的问题,就只做它的忠实消费者好了,干嘛要麻烦应聘成为它的员工?而我们求职大都太过关注于在证明“我很优秀”这件无聊的事情上了,名企大都不缺少优秀员工,也不缺少优秀新人的来源,它真正缺少的是对它“别有用心”的那种求职者!

 

以感情案例来说明——我很少点评感情案例上的问题——我在自己生活的经验和咨询的案例中接触过不少类似“问题回避”式的感情选择。比如,“不安全感”是很多人选择放弃一段感情的理由,那么真正开始一段新感情或是从此不问爱情这回事就是最安全的吗?是对方真出现了问题,还是你没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安全感”,从而尽力释开心中的情结?

 

我接触过一个女生,她的不安全感来自于经济上的问题,后来蔓延到她的整个人生。她的男朋友有一套近郊的房子,她担心将来孩子上学会很麻烦;他的男朋友父母在农村没医保,她担心他们生病使她自己和男朋友也终有一天陷入经济困境。本来,她的男朋友收入不错,为人在她的描述中也很踏实,她们目前的感情也很甜蜜,可是这种担忧的预期使她几乎决定要放弃他。

 

我很难对一个人的价值观进行决断,假如她特别爱财,那么就接受家里对财主的介绍,那也是她的个人选择,但是让我很难理解的是,他也不差啊,到底是谁的问题?

 

孩子可以就近去上学嘛,或者开车去送啊,或者将来租一套或换一套房子;父母没有医保,可以买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啊。这些对未来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她内心的症结,因而是最不实际的“现实考量”。如果她带着这种不安全感,嫁给一个更有钱的财主,也未必会从此过上幸福日子。钱不是越多越安全,甚至可能是越多越需要她去担心。

 

我们的种种不安全感可能是来自于早年创伤性的经历,但是一个人要成长,要幸福,要去爱,就要学会珍重感情,直面问题,与所爱之人细致沟通,解开心结,坦然共同面向未来。否则带着一种恐惧式的逃避,将会不断地重蹈覆辙。

 

无问题,不成长;有问题,不回避——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走向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不是总在暗夜里摸黑。决定你人生格局的也永不是那些现成的廉价的“答案”,而是你所一直关注的真实问题的高度。

 

老调重弹,让我们首先别做个“答案青年”,其次也不一定要做个“愤怒青年”,但是别怕成为一个“问题青年”。

 

我们都要有对待人生问题的良好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