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调查必杀技(中)——业内人士访谈
(2008-09-11 19:09:15)
标签:
求职职场/励志职业发展教育 |
第四,通过专业论坛和俱乐部来了解
如果你耐心去找的话,会发现任何行业的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以各种形式组成着行业的圈子,无论是网络论坛还是线下的俱乐部。
每当来询者确立了自身的志向,我经常给他们一个最后的建议:若问如何在行业内部更好地发展,请去寻找一些行业内的前辈专家去给你指点,(毕竟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不能教你如何做会计,如何做模具设计之类的东西)而寻找到这些专家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认识一个小出纳,参与了一个财务经理人的俱乐部,每周末一次活动,他在活动中积极表现,为此结识到了一些资深的财务经理人,这些人供职于像诺基亚、摩托罗拉、IBM这样的公司,他有机会了解到这些顶尖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运作规范和流程,从此他不是那个每天背书的笨孩子,而是登上了在行业中提升业务能力的快车道。
第五,参与企业宣讲会
很多著名企业只是在名校做宣讲会,你觉得这不公平吗?
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做任何招聘活动都是需要付出资金和人力成本的,现实情况是,他们不可能到所有的学校去宣讲。如果你不是名校的学生,不要怕,你总能想办法混进去。500强著名外企的新入职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名校,这一点都不假,但是每年总有少数非名校毕业生一样可以突出重围应聘成功,这需要的是你自己的格外努力,而不是别人的垂青和怜悯。
对于非名校的学生,我从来都特别强调一点,你不能仅仅是非名校毕业生这样一个身份,你必须自己为个人竞争力加码,比如成为全国竞赛的获奖者,比如有特别好的实习经历,有令你脱颖而出的一技之长,用这些背景定义你自己,你才不会受困于平凡的学校背景。
很多企业都会将宣讲会的日程发布在网页上,机遇只钟情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第六,参与行业展览会
一个行业重大的展览或交易会,常常集中了这个行业多数重要的公司,而且那就是一个业内人士的大集会。
以出版业为例,每年夏天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一月份的全国图书订货会,是全国出版社、图书公司不可错过的交易和交流机会,也是整个行业的大展示,对于有志于投身于出版行业的人而言,随便进去走走,讨几张名片,跟各参展单位的人员交流一下,都会收获巨大。
曾经有一个学生想要进入物流行业,他的计划是考相关研究生,因为他听说这一行业非常热门。在我的建议下,他参与了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展会,在与展会的大量人员交流之后,他放弃进入这一行的想法。这也是多么好的一种成果,因为这种结论避免了他几年无效奋斗的痛苦。
第七,参与目标企业的市场活动
一个向公众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公司,必定会有大量的市场宣传活动,许多活动需要消费者参与进去,甚至雇佣一些临时的员工。
我认识一个男生,某次参与了IBM的校园推广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主动提出协助活动的执行,在这样的经历中认识了IBM的一位高级经理,并取得其信任,后进入IBM做过两个月的实习,在毕业的时候,他以很一般的学业成绩获得了多家500强外企的聘书。
第八,通过校友关系等途径认识专业人士
在这方面,也许名校毕业生具有天然的优势;那些家庭背景较好者也可以通过亲友的连线获得格外的资源。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也必须意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曾经接到过各种来信,跟我大倒苦水,抱怨说自己家庭背景不够好,学校背景又很一般,如何被人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顶下了工作机会,或者即使在职位上也被人整得很惨。我的一般回答就是:没有关系建立关系也要上,你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建立支持自己的人际系统,“发展关系以利于开展工作,以利于跟不良关系作斗争”!
对于大部分职位的工作内容而言,都是要去跟人打交道,要把正常的人际关系需要和腐败的人际关系区分来看,不可因为怨恨陷入自我孤立。
第九,关注或结交企业的明星人物
我们对很多企业的认识是通过其明星人物来实现的,这位明星人物可能是企业的创始人、老板,高管或有特殊贡献的员工。
在公开资料调查的部分,我们就应该清楚了企业有哪些明星人物,他们有些可能已经躺在历史书里了,有些仍然在媒体上大出风头。
你有许多机会去接触这些名人,只要你不是抱有等着他们来接触你的心态。
在校园活动中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例,某个公司老总来参加活动,他可能对某个做翻译或主持的学生印象深刻,或者对某个提出尖锐却有深刻内涵问题的学生印象深刻,就会向他发出日后继续交流的邀请,给他提供实习甚至是正式工作机会的offer。
第十,认识企业的客户及竞争对手
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有大量的周边客户,从供应商到分销商,你也许不容易直接接触到这家企业的核心,但是你有大量机会通过其客户去了解这家企业本身;而对她最了解的,可能莫过于她的直接竞争对手。
在世界企业界,有大量的对手公司,比如百事与可口可乐,耐克与阿迪达斯,宝洁与联合利华等等,通过对他们的对比调查与研究,你能看出整个行业的格局与生态。
如果你的目标公司是这一家,参与另一家的公司面试,毫无疑问将学到大量知识,有助于你提高应聘目标公司的胜算。
第十一,通过行业协会及媒体下手
行业协会和媒体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如果你能够从这一方面入手,认识相应人员,也会有惊喜的发现。记住人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存在,他是社会的动物,过着一种圈子化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能打入这个圈子里面求职,就会发现另一片天空,这是常规求职方式的视觉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