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接受父母的安排吗?
(2008-07-18 18:25:51)
标签:
杂谈 |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为了对孩子好,帮助他动用各种关系,安排了一个有社会地位的国有单位,可是孩子却并不领情,作为年轻一代,他们追求的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学生会有两难的困惑,一方面不希望违背长辈的意愿,一方面又不能忍受被摆布的命运。还有这个同学的一些思想困惑,比如:兴趣是不重要的吗?它是不是随时可改变的?社会地位到底对我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我是不是更应该对现在和未来的家庭负责,牺牲掉我的兴趣?作为一个IT技术人员,青春饭过了怎么办?
(下面是我的回答,应来信者要求,隐去来信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个人信息。)
你好,我是Robin,在这件事情中,我没有什么点子可以帮助你说服长辈。但是,我可以说说我的想法,如果你能有共鸣,可以帮助你自己"想通"这些问题。
第一,人的一时兴趣是容易改变的,但人的持续兴趣是不容易改变的。听起来像废话,什么意思呢?你对这个兴趣只是半小时热度,它很快就会过去;你如果喜欢过它三年,大约至少还要用三年才会磨灭这种兴趣。所以,认为兴趣都是短暂飘忽的,这是胡扯。再进一步说,人生是为了什么呢?你这个人到底跟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哪怕一秒钟的快感,你觉得人生是值得的,也好过漫长难捱的庸碌人生,这是我的看法。琐事一定会对兴趣有所磨损,人也不可能一生生活在很High的状态,但是没有任何高潮快感的人生,还不够困扰吗?
第二,如你的长辈所说,很多时候,在中国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要靠"关系"和权力去解决。这时候,背靠一个国有单位似乎是明智的选择。但是,你回过来看中国三十年的历史,是这种传统的"社会地位"渐渐雨打风吹去的一个过程,尽管它仍然有顽固的流毒。现实的人往往是最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看世界是静态的,看得不会很远,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掉社会的点滴变化。为什么我们经常建议学生选择更充分市场化的就业?因为在体制之外,避开特权干扰,是更适合普通青年的奋斗之路。
第三,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才能对你的家庭和子女负责。试想想,你能够完全改变自己屈从于父母吗?你一边做这个工作,一边会怨恨长辈对你的粗暴,对你个体尊严的漠视,这样你只会激化自己跟家庭之间的矛盾。你一面也会怪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你会成为一个失意者,你会发脾气,将来你可能会酗酒、打老婆……因为不这样你就找不到自身生命被关注到的感觉,找不到活着的价值,这一切都是恶性循环。如果你的人生不满意,你对子女也不会耐心,这是一代家长的血泪教训!为什么这一辈的家长往往过于偏执?因为他们总想在孩子身上圆自己未竟的梦想,这导致了两代人关系的根本性紧张。
第四,对于一个技术人员而言,沟通能力和认识人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这方面你要加强;前面你求职的失败,跟你的沟通能力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那次没有和主管保持顺畅的交流,使你失去了一次好机会。但是,把自己的沟通力维持在"足够"就可以了,处在你现在的水平,根本还是技术能力。至于将来怎么办,青春饭吃过再说。
因为在你做这些技术项目的过程中,你也在探索自己的出路,你也在认识更多的技术前辈,你也在经营自己的新型人际关系,最终你也会形成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你可以成为技术管理者;你可能成为新创公司的合伙人;你可能去读MBA,又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可能对理论本身有兴趣,读了博士成了学者,成了某种技术理论的教父级人物,这些都不可预知。可以预知的是,只要持续不断地钻研自己的技术,保持对行业前沿的关注,营造好自己在业内的口碑,有一个支持个人事业的良性的人际网络,你就一定会大有前途!
你需要的不是另一种被安排好的人生,你需要的是一点点勇气,来获得一种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