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规划扫盲其一

(2007-07-27 07:57:09)
幸福人生的标准

 

人生设计并不像欧式几何学那样,有若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这类不证自明的公理。事实上,欧式几何学也被后来发展出的非欧几何学证明它不是几何学的全部,而只是有条件的真理。

 

但是没有欧式几何学,哪有什么非欧几何?没有牛顿三大定律,又何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常识性的人生指标是需要建立的,来给人们提供判定人生好坏的起码标准,哪怕是用来做批判的靶子,也具有参照意义。尽管关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这类问题人们向来众说纷纭,但在我们这里,幸福的人生主要是指“一份稳定可发展的职业、一份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和一种稳定可选择的生活”。

 

以就业为中心的人生发展理论

 

在这里,职业和收入作为“就业”的一部分,占了两项指标,这说明我们的人生发展理论是以就业为中心的。从最低标准来讲,就业就是谋生,赚一份钱,养家糊口,是一种经济追求;从最高目标来讲,就业是开创一番激动人心的事业,完成自我实现,为社会创造价值,是一种精神追求。幸福人生的第三个指标,也倚赖就业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基础,没有好的就业,“稳定可选择的生活”便无从谈起。

 

可控人生核聚变

 

人生不是豪赌,我们特别强调人生规划的可选择性,即“可控人生核聚变”。这有几重含义:

 

第一,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必须一步步完成,没有绝对的捷径可走,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往往是绕不过去的,比如求职技巧是很容易学会的,但好的就业的基础,个人素质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

 

第二,人生要具有选择的可控性,我们所谈论的就业,就大部分情况下是充分市场化条件下的就业,因为市场价值是相对透明的,易于理解与操作,而另一些传统体制下的就业往往不具备这种可控性,几乎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第三,“核聚变”实现的基础是正确识别和专注于发挥个人优势,而不是“有志者事竟成”,在自身不具备优势的领域里,志向越高,积郁越深。

 

简要总结一下,上面我们说清楚了这种人生发展理论的外在指向是以就业为中心的,后面我们还会深入分析。那么它的内核呢?下面我们探讨它的内在核心,人性的基础。

 

回归有欲望的天性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归“我”的自然天性。

 

生命首先是一种自然冲动,是食色性也。我们不能用压抑欲望,来使自己失去欲望,丢掉了本我。教育和人生成长是要在此基础上加工,让人可以更加适应外部环境,而不是将这种生命之源扼杀掉,徒留一片荒凉的外部景象。

 

中国学生的成长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时十几年的考试、背书、做题的往复机械运动,这里面很难看出生命的迹象——生命要有哭,要有笑;吃饭香,胃口好;男人女人要明确自己的性别差异,懂得梳洗打扮,能被异性所吸引,也能吸引异性,懂得如何开展两性交往。

 

事实上,我们经常见到那种“人生没有动力”的成年人,他们不事妆容,灰头土脸;不谈恋爱,自称是绝缘体;不思茶饭,很难想象大嚼烤鸭到如痴如醉是种什么境界。对于这样的人,谈什么高调的理想?首先就是要指引他们祛除天性的遮蔽,指明“爱生活本就是有欲望”!

 

想一想那些长期关在铁笼子里的食肉动物,它们还是老虎、狮子、猎豹和豺狼吗?他们只是说不清的形状不同的观赏动物,失去了起码的自主生存能力,也丢掉了他们的灵魂——野性。

 

自我认知的基础:独立人格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野性的欲望要受理性的牵制。理性可以对野性进行取舍加工,以符合社会规范,从而更适应生存环境。

 

这种理性的觉醒,从精神上确立了人的存在,让人发展出了自我意识。一个人要有对自己相对清醒的认识,才能谈到自我发展的问题。

 

“认识你自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它的基础是首先要有独立人格。

 

“谈谈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经常这样发问,得到的回答是:“我父母是希望我……”“我的同学都在……”“我的男朋友的意见是……”

 

这些意见当然都很重要,但不应该是你的第一答案,你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我自己还没想法。”

 

人可以没有想好,但是不能没有想法。那种有独立人格的人,也是我们跟他对话的起码基础。我们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你说得很对,我也认为这是更好的,但是我父母不同意,我没法这么做。”既然你本没有选择,要咨询有什么用?留着这样的思想又有什么用?

 

独立人格是指,你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能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独立人格如何培养

 

首先是不要盲目从众,不要急于附和,学着批判性地看问题。

 

其次是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如果你从来也没主动尝试过,哪怕是蠢事,也应该故意做一点。

 

再次,独自承受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而不是推卸责任。

 

最重要的一点,独立人格的根本就是独立生活,而根本的根本其实是经济独立。

 

人有了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才根本上有了生活方式选择的精神自由度。

 

树立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人生有了选择,就可以开始确立目标。之后,我们会具体谈论怎样使一个目标有切实的可行性,但首先应该幻想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这里是指,要根据热情(Passion)选择目标,尤其是职业理想和恋爱对象。

 

热情是神奇之物,是人生进步的澎湃动力。那些在一个行业里混了数年,却“不怎么样”的人,首先不要想技巧问题,问问你的热情到哪里去了。如果你当初没能选择干自己所爱的事情,又没有转行的现实出路,那么就试着爱你所做的事情。热情,这是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跟牢骚满腹,人生失意之人的最显著区别——这东西甚至超过人们之间天赋所能造成的差别。

 

在《图穷对话录》中,哪一个发生“核聚变”的人,不是兴致勃勃地在干自己的事情?而《邮箱里的灯光》中,徐老师与那些咨询者看待行业与职业有什么巨大的不同?他总是可以看到一个行业中最为激动人心的部分,再将这种热情传递出去鼓舞人!这种热情本身,成为徐氏咨询给人印象最深的特色,重要性胜过一切思想和技巧。

 

热情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热情是万万不行的!

 

热情是敬业工作,精业钻研精神的灵魂,没有它,勤奋便不是勤奋,而是漫长无期的痛苦劳役;有了它,艰辛的工作才被光芒照亮,人有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有人说,激情是短暂的;有人说,工作没有这么理想主义。诚然,不是每种热情都可以持久,也不是每份工作都可以让你激情四溢——所以,你才更应该了解热情的意义,有过激情燃烧的珍贵生命体验。如果你从一开始确立人生志向的时候就实际到庸俗的程度,可想而知,这会带给你怎样灰暗、无聊和琐碎的微渺人生。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当你像个大活人一样坐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不再关心你心里在盘算的是要热爱什么。不要告诉我们你要热爱什么,要告诉我们你为自己的热爱做过什么。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对确立人生目标实际有益的是真实的和持续不断的热情。你怎么能够相信,一个人热爱做某件事,可是他从来就没尝试去做过?这样的人是虚伪的,他们的热情也是虚伪的。

 

有个人写过一封信:“老师我要申请美国顶尖大学,你能不能告诉我哈佛、耶鲁和斯坦福大学的招生办电话是多少?”

 

上这些大学的网页一查不就知道了吗?不懂英文?那你为什么要留学?要电话号码干嘛,教他们学中文?

 

一个人想要做某件事情,首先应该做好检索相关网页、专业书籍等公开资料的基本功课;而后找相关的人员打听打听,如果你要做某种工作,就想办法找个业内人士聊聊,了解些行业里在公开资料可能不显示的内幕信息;然后再去实际操作、实习或做一些模拟性的训练工作。

 

经过了做某件事的考验,尤其是长期做某件事的考验,你的热情才是站得住脚的,是真实的、可持续的热情。

 

发挥优势而不是克服弱点

 

人的成功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优势,而不是克服弱点。严重的弱点可能会带来失败,那么应当适当加以管理——以不严重影响你的优势发挥为限。不要总是妄图克服弱点,弱点大多是不可克服的,即便怎么克服也不会成为你的优势。那些人生失意者的显著特点是,他们大都把主要精力用在克服弱点而不是发挥优势上,这让他们始终表现平平,身无所长。这种观点来源于盖洛普公司的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同时,这本书区别了人的知识、技能和才干。知识是一般人花功夫都可以学会的,技能是知识运用的经验和熟练程度,而才干则是天赋和早期教育的结果,一旦形成基本不可改变。基于个人才干的优势培养才是真正有出路的,因为它几乎教别人花同样精力都无法模仿。这才是人才高端竞争力的核心。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