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想退学,但是退学了我干什么?

(2006-12-30 05:57:18)
Robin你好:
 
我在今年8月份拿到全奖赴X国读环境工程博士,23岁非典型美女在国外读博士照理很多人羡慕,但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的每分每刻却都是在煎熬。超负荷的工作(每天至少到晚上11点,每周工作六天),枯燥繁琐的实验,有毒有害(污水,污泥,重金属,化学品)的实验环境,整得我天天蓬头垢面,没时间也没精力打扮自己。我厌倦实验,厌倦实验室,每天都在等过了11点,像穿上鞋子的灰姑娘一样,跟一帮外国朋友出去喝酒,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瞬间快乐。我做过努力,试图改变自己,适应这里的习惯,但是无济于事,我不愿意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就葬送在这些污水污泥和细菌身上,我不适合搞学术。可是,我辍学了,回去找工作么?找哪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定位?以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就这样放弃了这个博士学位?太多的问题了,一想就头疼……
 
无意间看了徐老师的一本书,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一样,我醒悟得太晚,有优势,却白白浪费,有理想,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管径爆发,Robin,或者徐老师,我急切需要你的帮助,辍学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走。估计你们看到信的时候,我可能已经辍学了,(打算明后天就跟教授谈判)。如果我去北京,我一定会去新东方找您的。亲切盼回复!!!!!!!
                                                                  狗急跳墙的项退雪

答复:
 
记得徐老师给学生咨询的时候,一直遵循着这么个原则:如果你念某个专业极其郁闷,大一见到你时,他会鼓动你赶快退学;大四见到你时,他会劝你忍一下,受苦就当是成人礼了,拿到学位再说。
 
没法从这封来信中知道你之后该干什么,毕竟我们也不是算命的;但是,我能知道的是,三五年、六七年后博士念下来,如果你能够保持精神正常,你就会更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所以先赶快回来再说!
 
出国诚可贵,学历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套用裴多菲这几句被引滥了的诗章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若为……故”这个地方想了几个词,是“成功”、“事业”、“理想”还是“幸福”?最后还是觉得原诗的“自由”一词来得最恰切——自由才能给你一切可能,放弃这个食之无味的洋学历鸡肋,它不一定能直接带给你成功、事业、理想和幸福,但是它至少带给你了成就这一切的那种宽广的自由。
 
自由!这是你可以直接、马上就获得的实惠!!你挣脱的只有锁链(包括全额奖学金),而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我无法给你具体的指引,这个等到你来北京后我们可以把酒细说。幸运的是,在劝没有学术志向的人从攻读博士的失足路上退下来这方面,我们是富于经验的。也许你只需要一点儿职业培训和求职指导,也许你需要在国内读一个实用型的研究生,也许你应该再换一个专业还出国,这些问题并不难办。首先,你必须要有勇气回国,有勇气给自己一种人生再选择的机会。
 
我之所以要把这封信发表在这里,是为了更多的人,因为它揭示了一种触目惊心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出国读博本身可能并不是那么“易于忍受”的;尤其对理工科的学生,我们接触到大量类似的案例,他们身居国外,有些甚至工作数年,但是生活的状态竟一直如此,在很多向往留学的中国大学生脑子里,他们想象的是没有工作和学术的生活,他们想象的只是在一个天堂般的国家,过着带翅膀、光环和棕榈枝的悠闲生活。他们想到的止于“我在哪”,而从来没弄清楚,“我将在干什么”。
 
读博士本来就是一条苦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奋斗又需要格外的代价;这时候,假如你所研究的专业都并非自己所感兴趣的,甚至是本科四年就一直讨厌着的,你还能剩下什么?这时候,父母的期待、同学的羡慕、出国的光环,全额奖学金,所有这些都会成为青春的沉重枷锁……而青春,而自由,还有什么比这些是更加可贵的东西?!
 
不幸的是,还有那么一拨人,他们仍在国外苦熬;蹲留学狱、坐移民监,刑满释放时已经不懂得什么是自由了。就像那些真在狱中呆惯了的人,他们就会依赖上那种生活,已经完全不再能看到世界的宽广与壮阔,一旦他们有一点点生活的小富足,就会感激涕零——这已形成了出国一族中的某种坐井观天之象。某些人出国之后并没有国际化,而是被异族化了,或者说异化,他们开始降低对人生的要求,委屈求全只为寄他人篱下。我曾经跟某些海归的理工科博士或未遂博士谈过,他们对社会认识的贫乏和意识的落后令我瞠目结舌,这绝非孤立的一两个现象。
 
我并非在说出国的坏话,也并非在诋毁留学运动本身的伟大意义。但是不管留学还是读博,这些都应该是为了更有尊严的生活,为了追求人生更高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相反。
 
那些真正在国外过得内心极痛苦的人,他们常常在国内时就没有学会善待自我,学会享受当下的快乐,学会问一问生命的意义——自我在哪里更重要,而不是身体。
 
那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从关心申请细节,关心GRE、TOEFL和签证的空隙想到这一点,留学本身并不浪漫——细节决定成败,但是还有那些大事情,它们决定成败背后的意义。

(澄清一点本来不需要澄清的东西,本文主人公并不在美国留学,也不是在任何一个英语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