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里的知识,还剩下什么?

(2006-09-26 14:23:23)

整天跟80后的小朋友们打交道,深刻地感觉到我已经老了。看看左手,望望右手,瞥瞥左脚,瞅瞅右脚,真绝望了——我已不能再用手脚数数的方式,来计算我离开大学的年头了!

 

然而,很多已经长期打交道的朋友,又是没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同胞。对此,我怎么解释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意义有很多种,单说最次要的一种——知识教育。

 

完整的高等教育,能够给你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嗯,还有呢?

 

什么还有?没有还有了,我知道的都已全部讲完。

 

下面是一点解释:

 

知识体系指的绝非是什么知识的简单叠加,知识体系指的是知识与知识的复杂关联,形成的一张网或者一副骨架,用以描述某一专业的全景年缩略图。

 

我在大学时学习的是哲学专业,很多具体哲学知识已经忘光了,或者当初就没学哪一块也不得而知,但是我能简单地勾勒出哲学史,假如你说一种学派,我大致知道它在什么地方,会比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更轻易找到。

 

我记得大学时看到过业余哲学爱好者的来信,他说自己在世界观上有所创新,但是我们谁都不当一回事儿,这倒并非轻视他的热忱,而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知识准备,哲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冥想,他所认为的“发现”已经不知道离我们多少代远了。就像今天有人跟你说,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他要用自己的这一想法去申请诺贝尔奖,你就会觉得非常奇怪。

 

知识体系是什么?也可以说是些常识,是你进行某种专业创新的基础。我们学习一种知识,要具有那种对一门知识的总体性把握,而这个不能靠读几篇专业导论就完成,你得学各种各样的零碎知识,然后再把它们一一忘掉,最后剩下的那点儿,就是所谓知识体系的骨架,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东西。每个人认知系统的结构会有很大不同,“导论”也许是别人特色的知识体系,现在你也将有自己的一套。

 

学习特定知识并不需要到大学里去,只需要上网、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但是大学里由于汇聚着各行当的研究专家或者熟练的成手,你可以学会知识之间贯通的能力,把握知识体系的全景,这倒是大学教育容易带给一个人的见识长进。

 

这东西并非一定要到大学的围栏里才能取得,如果你在终身学习里不仅注意到要学到知识,还注意到联结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他们互有关联,相互印证,立体成为一幅图景,那么你也会具有某方面完备的知识体系。大学里能学到手的知识极为有限,社会竞争从长远毕竟靠的是大家的终身学习观念和持续学习能力,但是我们的自学也要有这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知识不能只是简单地由少变多,最后让人不堪重荷;知识应该一边学,一边忘,最后只剩下点点精华。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背字典里有的东西;今天,如果你的知识都是Google里可以轻易找到的,请问你这个人还有多大价值?

 

BTW:知识由少变多,不过是知识;知识由多变少,剩下的大抵是智慧。为了获得对整个世间存在的全景式认识,你不妨去学点哲学史。

 

推荐作品: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伯兰特·罗素《西方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