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匿名] 西红柿在我上一篇博客中的留言:
2006-06-02
14:53:53
看了小左老师的文章,让我再一次陷入关于什么是自己的优势的思考中。毕业前,我的理想很高很远,以为自己工作以后肯定会一飞冲天,成为自己一直憧憬的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璀璨成绩的成功人士。可是工作后,现实的生活让我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那先从我的工作说起,我所在的单位是所在城市的广电局下面的一个企业(具体来说是搞有线电视的多功能开发,比如数字电视),说是企业其实并没有按照企业运营的目标来管理,其实这是所有垄断产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能解决的。关键是在这样一个单位工作,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生命。刚来的第一年,我跟一个与单位领导有戚戚的司机在综合办公室工作,这一年的时间简直就是在上网中度过。每天无所事事,倒茶,喝水,上网聊天就是我工作的主题。所以第二年我离开了这个部门,申请调到技术部门,虽然我本科学历是计算机专业,但是我对技术并不十分感兴趣,当时我就抱着一种既然服务的单位是技术型单位,作为这个单位的一员,必须对你所在的行业有一些深入的了解,如果完全不知道你在搞得是什么东西,那也不会有更多的见解。工作了半年,除了复印装订文件,跟着参与几次招标,我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这时候正赶上公司调整,大力开展一项新的业务,由于我在技术部的工作经验,让我再参与一些产品的营销策划时候有了一些基础,所以这次我积极地参与进去,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方案,受到大家的好评。但由于整个公司体制的不顺畅,让我们受到资金和政策的许多约束这个业务最后也以"鸡肋"一样的待遇告终。
现在我们单位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改革,就是新成立一家公司,由于这项业务是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成立之初我选择进入技术部门。到现在已经工作了半年多,我发现自己的兴趣真的不在这里,现在的工作不能激发起我的热情,我只是逼着自己完成自己所做的工作而已。但是我又不敢轻易的离开,因为技术工作在这种公司变革之中又是最稳的一个部门,所以我现在很矛盾,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说实话,现在真的没有勇气到外面的企业跟人家新毕业的学生去竞争,因为我怕太高的工作负荷,但是每天面对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工作,人也越发的彷徨。想想曾经的我,在学校里面是多么的雄心壮志,而现在只是这样每天混日子,真的好无奈。
为了能够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我甚至去看了心里医生,做了心里测试,测试结果是我的个性特征为外向不稳定性(胆汁质)表现为:积极,乐观,热情,健谈;但情绪不够稳定,对各种刺激反应比较敏感,易感情用事,脾气急躁,容易发火!我觉得很准。在这里作为一个资料提供给小左老师,和各位网友,希望大家帮我讨论一下,到底我应该做怎样的选择,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人生的潜质。我不想一辈子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人生,毕竟人生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够好好把握,是没有人为我们负责的!期待大家的指导!
我的简单回复:
外向又兴趣不太稳定的人可以做很多种工作。比如做市场、做公关、做销售、做客户服务等等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都符合你的特点,而你又做过市场策划,这本身就是你的一个好选择。性格与具体职位并没有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这方面,心理测评能给你的帮助是笼统的。但是,你可以在这个大方向下摸索着找到具体适合自己的职位,并把它进一步做深。
比如,既然你对出技术性工作不感兴趣,而你又做过市场,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那么这就是你最现实的选择,应该继续把它做下去。技术产品的市场策划特别需要你有一定的技术背景,而你恰是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你作为人才真正可贵的地方,并将会真正带给你更高的职业竞争力,相应更高的薪水、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的地方。
所以,你有这么一些基本的选择,比如继续在技术部做市场策划,因为你的创意已经被认可过(获得广泛好评),证明你有相应的才干,那么就需要你在这方面深入下去。你的性格特点加上你的技术背景,加上你的从业经历,我简直看不出还有什么可能,去从事技术产品的市场策划以及营销活动(这是外向跟人打交道的部分),这就是你其实要做的!
由于公司的业务转型,或许你在技术部要更多做技术,而缺少做市场的机会?你可以向老板(或你的上司)反映,讲给他听你认为自己更适合什么职位,这是最有力、最直接的方式。很多强势的成功人物都是这么做的,一个明智的公司,会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把他们安置在最有战斗力的岗位,达到人力资本产出的最大化。当然,这需要你的公司有足够成熟的市场化程度或者你的上司、老板足够英明。但你首先要相信,这是一种可能,并不只有人员去适应工作岗位职责的可能,真正的人才敢于并善于根据自身条件,去为自己争取一个岗位或在公司内部创造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大利益的新岗位。
假如你觉得这不适合,作为国有企业,他们没有这样的机制,作为企业官僚,你的上司也没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你也可以选择离开这里。去到一个更具市场化成熟程度的企业,找一个更聪明、更有前景的老板。
但是,你又认为自己一旦跳出这个体制,可能并没有适应能力——我要告诉你的是,适应能力本身就是在适应中培养起的能力,没有人天生有这能力(或许有人有这个“才干”,但是“才干”也需要实际发展才会成为成熟的能力)所以,你也可以选择直接跳槽。
但是,问题在于,你可能要在本职工作中积累竞争力,这样往后跳槽才更为稳妥。那么,你需要的是放眼本行业或邻近的相关行业:第一,积累在职业技能上的竞争资本,按照你进行信息搜索的结果,你更想要做的这份工作(可能就是广电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在哪些行业的哪些企业里存在,他们的应聘要求是什么,并按照这种要求定制式地培养自己,自我进修。第二,积累相关的人际资源,你很可能做得足够好,就被客户或其他业务伙伴直接挖去从事这样的工作,这是最稳妥、最高效的跳槽方式;另外,你也可以通过这些人完成前面所讲的理想职业的信息调查。第三,积累相应的业绩。你可以通过兼职甚至做企业义工等机会,在未来理想的工作中做出一些实在的事情,一方面增加你的背景的说服力,一方面你更有机会实际体验和认识这一职位的方方面面。
没有实现理想的方式,只有接近理想的方式。所以你只要做出这三方面的努力,你就一定会为自己慢慢发现一个明确的出路,能多做一分,你的出路就会更明朗一分——这种出路不是一个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这里边你面临的还是不断的职业调整,包含着企业内部换岗、通过个人的方式(而非公开招聘/应聘的方式)跳槽等方法不断修正自身的职业路径。
在此,我希望已经给了你一些工具和方法上的建议。希望你首先思考我这番话,有进一步的想法还可以再留言或EMAIl给我,我更愿意你首先在行动上有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再继续交流。
前一篇:“焦虑”也是一种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