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幸福观及人生设计,昨天(零点过去了)大家谈论了很多。我只能通过自己残缺不全的记忆,就一个案例先敷衍那么两句。
有位读商科的同学,她升学读研目的明显是为了逃避就业。她的问题中有个难点,就是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她害怕遭到就业歧视,这几乎成了令人心碎的致命伤。
所以,尽管她了解商科的经典教育及职业发展模式,了解到商业实践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是不顾一切地升研,这是一种应对人生困扰典型的消极思路,她这种逃避的方式,将会使她的人生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比如说年龄压力、高学历带来的就业期待值调高,会使她的就业路进一步狭窄。
实际上,我们恰恰应该歧视那些用人单位各种各样愚蠢的职业歧视,大力呼吁和推动有关就业公平的政策和立法。但是从个人的现实角度来谈,我们只能首先强调一种先进的、积极的就业观念——什么叫做“先进观念”?先进观念就是社会预见性,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指当恶劣的制度和环境即将消亡之前,你并不沦为它的典型受害者,而是“绕过”它来追求你的成功,并且以你的成功来作为对这种愚蠢东西的无情嘲弄,当你取得了地位,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当然你更容易为促进它的消亡而呼吁而斗争——这都是后话。
举个例子,我们说“浙商”富有,我曾去过浙江一个小县城考察,当地人告诉我,当整个国家的政策和一般老百姓的意识里还在歧视经商、歧视“个体户”的时候,他们当地已经产生了家庭式的作坊,就诞生了今天那些产值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工厂——它们最初不是被提倡出来的,而是被最起码的生存欲望逼出来的。他们的生意其实到今天都非常简单,但恰是占领了先机,形成了产业集群,已经使别的地区无法与之竞争。
联系我的老本行来说,比如中国有五百多家的国营出版社,但是已经有两千多家私营或合资的图书公司,它们并没有图书出版权,但是却以与出版社合作取得书号的方式“绕过”出版权问题在做着图书生意,(出版总署明显是在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默许)这里很少有亿万富豪诞生,但是却迅速成长起来一批百万富翁,他们游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带,但据统计中国有三分之二的畅销书是名义上各出版社的成果,其实是图书公司在背后的运作。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需要政策认可,再去做此类生意,那时候,你已经没有多少空间。那些在出版社坐享垄断资源,从而必然在真正成熟的出版市场上丧失职业竞争力的传统出版从业人员,其遭遇竞争淘汰将是历史必然。
先进的与落后的、文明的与愚昧的价值观念的冲突碰撞,常常决定了当代中国人的不同命运,这是典型的时代特征,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社会迅速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世界的大时代背景之中。我们的社会恰恰没有形成一种既成的稳定的共同价值观念,没有形成既成的稳定的教育及职业发展通道,所以人生选择的严峻问题,才如此尖锐地直接逼视着每一个人。有些“先进观念”是被逼出来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主动获得这种意识,为什么不去选择?
具体来说,在这位同学的人生选择之中,她就应该“绕过”这种社会的整体性之“恶”(普遍的职业歧视),而去直接追求她所独特的幸福成功之路——有一天她的这种独特被视之平常,那就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宽容、和谐和进步,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个体命运都等待不起历史,我们都要拼命地奔跑,才能避免沦为时代进程的落伍者。
有些企业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就去找那些并不存在这种歧视的雇主。总有那么一些不太傻的雇主,他们知道雇佣员工的真正意义所在。总会有那么一些组织、圈子,他们会提供给你帮助,你可以很明确调查到那些并不存在这种歧视的文明、三好雇主。
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就像不顾一切要升本的大专生往往存在学历上的自我歧视,就像那些拼命要考进名校研究生院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对自身平凡院校背景的恶劣厌恶。这都是对一些愚蠢的外在价值观的无意识内化,是种心理疾病。
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假使要特别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常常会过度敏感、特别自卑,常常由心理问题加重就业障碍。比如被一家企业以某种理由拒聘,这对任何人、包括哈佛MBA都是寻常之事,但是他可能会认为这是用人单位的托词,实际上它们“歧视”了他。
就我的有限从业经验,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严格的体检制度,实际上有些单位根本就不像你自己那样关心你的健康。你没有必要特别强调你是个“携带者”,(或者这样暗示自己)假如这并非你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人只要一份工作就够了!假如这是你的命运,就要学会接受它,而不是为此厌恶自己,也不要用别人的评价标准来鄙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或多或少地在成长中付出一些格外的代价:长得太丑、长得太矮、长得太胖……身患残疾、有特殊疾病、家境贫寒、幼年丧亲、父母离异、生为同性恋、脑子太笨、性格过于内向、学历太低、学历太高……
我们都要找到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简单。古语云:鞋子咋样,惟脚知道。假使你需要特殊尺码,何妨调整心态、作为享受多逛几家精品店,切不要就此把脚砍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