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成熟——谈球手必然经历的三个转换(之二)

(2008-01-28 15:20:41)
标签:

乒乓球

技术

能力

转换

体育

分类: 乒乓札记

走向成熟

        ——谈球手必然经历的三个转换(之二)


   

    一个成熟的球手,必然会经历以下三个转换。

    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

    凡属多变的运动都具有技术之间快速转换的要求,乒乓球运动更是如此。从总体上分析,乒乓球比赛中技术转换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类技术之间的转换,另一种是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在对某一类技术转换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比如在同类技术的转换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相近或相似技术之间的转换,另一种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之间,但又是在同一侧空间范围内的转换。在不同技术的转换中也可以分为同侧空间范围内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和异侧空间范围内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分类实际上是为我们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有关规律而提供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我们弄请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技术训练的认识。从上述分类我们可以知道,相对于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同类技术之间的转换在难度上要小得多,因为越是复杂,越是差异大和不同空间之内技术动作的转换,衔接的要求就更高。比如,正手拉与正手攻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但都处于同一个空间,技术之间虽然不同,但比较相近,转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如果是正手拉后接反手弹,技术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也不在一个空间范围内,那么,转换的难度就要大得多。我们平常所说的技术熟练,并不是指某一单项技术的稳定和熟练程度,重点是指结合技术,而重中之重又是指不同技术与不同空间技术之间的转换与衔接程度,实际上,这样的衔接是技术训练的瓶颈,是我们平时练习中必须要重点突破的地方。但是,目前大家练习时反映出的情况不是这样,一般是把基本技术的练习放在了单项技术的练习上,比如对攻、弧圈,忽视了结合技术的练习,尤其是忽视了不同技术之间、不同空间范围之间技术的转换练习,一句话,也就是怎么容易怎么练,怎么顺手怎么练,怎么高兴怎么练,而恰恰对比赛胜负起着重要作用的复杂一点的技术,对练起来不太上手但却效果明显的技术,对来回较少、较为枯燥但却十分顶用的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认真的练习,一到比赛,总是周而复始,故伎重演,旧病缠身。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缺乏技术指导;不知道怎么样去安排技术训练;不知道技术训练的具体内容;找不到技术上存在的主要缺陷;缺乏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手段;没有合适的练习对象等。其实,就业余球手而言,在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训练的条件下,我们要把平时的比赛也当作是练习,即比赛性练习。在这种比赛性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太多的计较输赢和胜负,而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的使用上,有目的的在对抗的情况下,来检验自己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对比赛中获胜的技术手段和失利的主要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于自己能够扬长避短,避重就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比赛中反映的技术上的主要问题,要作到心中有数,最好要有一个简单的记录,比如发抢的成功率;前三板的成功率;相持的成功率;防反的成功率等,通过主要指标的记录,就可以准确的分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便于在平时的练习中突出重点,查漏补缺,解决悬而未决的技术上的顽疾。一般来说,技术练习时应重点围绕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来考虑,把那些不太协调,衔接欠缺的技术练习作为突破口,把有限的练习时间集中在重点的练习内容上,这样更容易解决久而未果的技术问题。

 

请参看系列文章:

走向成熟 ——谈球手必然经历的三个转换(之一)

 

走向成熟 ——谈球手必然经历的三个转换(之三) 

 

谈技术的衔接与转换

谈基本技术与实战技术

怎么样去提高不定点摆速的难度

处理球的能力是技术成熟的前提

谈技术训练时要明确的三个关系

业余选手要首先过好“下旋”关

“下旋”关过了练什么

路径比技术更重要

学会抓住重点

由定位练习向移动练习过渡的训练方法

锲而不舍,功到自成

前三板的优势仍然是获胜的关键

谈大路球与小路球

战术漫谈

谈打拉结合,快弧相间的三个阶段

业余球手提高球技的捷径 — 套路球练习

顺转与逆转——与球友们谈旋转

关于接发球

谈使用技术的四个基本前提

快攻是立足之本

怎么样练习反手进攻性技术

学习技术要讲究方法

谈上下左右的步法训练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