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我的70年代——脱煤坯

(2011-12-08 11:57:46)
标签:

回忆

我的

70年代

拖煤坯

杂谈

分类: 回忆我的70年代

回忆我的70年代——脱煤坯
(电影《孔雀》里拖煤坯赶上下雨的时候,全家人用塑料布盖煤坯,用砖头堵住被雨水冲散的煤)

    我们小时候住平房的时候,都要烧煤的。那时居民生活用煤不仅实行限量供应,而且分原煤和2号煤,供应的原煤不够用,就得用2号煤,这种煤是面子煤,里面还掺一些煤矸石渣子。

    买回来的煤面子真是很没面子的,不好储存也不好烧,所以要脱煤坯。据说有关系的人就能买到好煤,没关系的人只能买煤面子,那时候有人在煤场就贴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有面子的没面子,下联是:没面子的有面子,横批是:都是面子。

    上秋是脱煤坯最好的时节,因为秋天雨水少天又干燥,这时候每家每户门口的空地都被煤坯占满了。脱煤坯必须用很黏的黄土,附近的黄土坡,用不上一年半载的,就被居民们掏出一个大洞来。煤运到空地,掺一定比例的黄土,加水搅拌均匀,闷一闷做准备。脱煤坯的模子家家都有,有的求木工定做的,有条件的就在工厂焊个铁模子。脱时在模子的旁边放一盆水,脱坯时,随时要用水冲洗模子四框,抹好煤泥模子好拔起来。这种活计也得全家人上阵,有专门捣泥的、有抹模子的,还有涮模子换水的。大人、孩子都下手,不休息,一气干完。看看夕阳里一行行煤坯都脱完了,才真正感觉到腰酸腿疼饥肠辘辘,然后一群从头到脚黑乎乎的黑人才回家。

    那时候,胡同里的空地不够用,大家互相商量着,今儿你脱,过两天我脱。有时候你家人手不够还总占着地儿,下一家等不及了,还会派几个壮劳力来帮忙,被帮忙的还不一定领情,因为旁人做活没那么仔细。拖好的煤坯等上一天两天,就干得差不多了,全家人再去一块块立起来,让它干得更快,也给别人家腾地方。   

    电影《孔雀》里就有脱煤坯的情节,刚好赶上下雨,妈妈忙着用塑料布盖煤坯,爸爸用砖头堵住被雨水冲散的煤。那时没有电视,有的人家连收音机都没有,对未来天气情况全凭感觉,即使听了天气预报也不一定保准,有时看着眼下天气挺好,劳累一天脱下一大片煤坯,夜里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煤坯被冲毁,煤泥流淌了一地,收都没法收,所有的辛苦都前功尽弃,真是欲哭无泪。

   我的记忆力,自己没有拖过煤坯,因为到了我的年代,已经住上了楼房,但是我仍然清楚的记得拖煤坯的场景,看见电影里的那个片段,熟悉而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