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与处世》2023年17期:四个“了不起”

(2023-10-14 09:39:03)
分类: 纸媒发表
首发:2023年17期《做人与处世》杂志。
原文:

四个“了不起”

赵盛基

19614月,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受命秘密参加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接到任务后,他坚定地向领导表示:“我愿以身许国。”从此,“王淦昌”消失了,而在罗布泊的大沙漠里,出现了一个叫“王京”的科技工作者。

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6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王京”做出了巨大贡献。

隐姓埋名17年,1978年王淦昌才奉调回到北京,恢复“真身”,重新启用了自己的真名——王淦昌。

回京后,王淦昌走上了领导岗位,除了繁重的工作,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我亲身体会到在帝国主义蹂躏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党,可以多做工作;不做工作,没意思;安度晚年,我不高兴;享福,我更不喜欢。我喜欢这样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79年,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王淦昌的入党申请。结果,参会的21名党员一致通过,同意王淦昌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他已经72岁。

有人问:“您为什么会在72岁入党?”王淦昌用“四个了不起”进行了回答:“中国共产党了不起!党员了不起!党的领导人了不起!我深感共产党伟大,了不起!”

“四个了不起”,是王淦昌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也是他终身追随共产党的不竭动力。入党后,已过古稀之年的王淦昌一刻也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继续在核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