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纽约 |
分类: 游逛 |
一.
醒来,凌晨四点,漫长的飞行和时差让我困意全无。房间四壁上的灯被调到了最暗,发出一丁点昏黄的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无法找到把它们通通关闭的按钮,好在这一点点光亮并不会对我的睡眠造成威胁。另外,他们的电视是在一幅画的背面被发现的,拖鞋没有发现,我打电话问,一个标准的美国女声告诉我,压根就没有。哦,那好吧。
这是纽约时间2008年的2月4日的凌晨。我躺在位于44街和55街之间的City Club酒店的大床上。北京已经是下午了。大叔发来短信,说他买好了大电视,明天就会被送到新家,此时他正在健身房。大叔结婚后成功的胖了5公斤,想像得出,此刻他正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以便破解迦迦关于已婚男人会变成球儿的魔咒。
迷迷糊糊我又睡过了去,再次醒来是被窗外巨大的噪音吵醒的。拉开窗帘,外面除了高大的建筑的墙体之外,什么也看不到。附近应该是有工人在施工。在工地的噪音之中,隐约的还夹在着一种只有大都市才会有的声音,是一种综合了汽车、人群、空调、发动机、呼吸、脚步、叫喊、咒骂、摩擦等等声音的巨大而混沌的嗡嗡声。
外面天亮了。
我们说,韩火火拍的这张照片可以作为此行报道的开篇图片。
韩火火为哀家抓拍的照片,在CC Hotel的大堂。
二.
下到一层的餐厅时,发现外面街上正在下雪。大片大片的雪花让繁忙的街道显得十分可爱,只是好景不长,当品牌的几个姑娘到齐时,天上掉下来的已经变成了小雨。此时纽约正值时装周期间,这次旅程恰为此事。行程被我一改又改,机票改签了N次,最后觉得回家和大叔过年才是正道,于是一切变得格外匆忙。
秀是在晚上,吃完了一份炒鸡蛋和面包后,我们便冲向了SOHO区。
上世纪60年代,这里聚集了一群艺术愤青,他们的作品被主流社会称为傻逼,一个个穷得叮当响,只能在这样一片无人居住的废旧厂区里为所欲为,但渐渐的,潦倒范儿越来越时髦,有钱人没的玩儿了,于是也开始向往这里自由、艺术、无拘无束的氛围,在仓库里生活成了一种有品位的潮流。那些时髦的画廊、店铺、餐厅纷纷抢滩,这里在80年代之后就彻底被商业霸占了。SOHO区可以说和北京的798有点像,但又不同,798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有钱人耍范儿的大场子了。
人和商铺聚集多了,便形成了商业区,但很多时候,商业区的美好却是因为人少。时间还早,无论推开哪家店的门,里面都是人烟罕至。这里有各种设计师的小店,也有PRADA、CHANEL、LOUIS VUITTON。这些著名的商标也许出现在一栋很老的老楼的拐角,一改一贯的辉煌壮观,让人徒然生出了平易近人的幻觉。雨停了,路上湿漉漉的,但并不寒冷,偶尔有穿着衣服的狗路过,它们都和后面跟随着的主人长着一样的面孔,或漠然、或古怪。
拍这些涂鸦的时候,一个美国小伙子过来和我们说,这是他的最爱。
右边的白门里是Diesel的店铺。
在美国,你会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美国,到处是国旗,到处是NYC。其实,这些都是MADE IN CHINA。(摄影:韩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