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2009-10-17 11:34:42)
标签:

旅游

花洲书院

春风堂

范文正公祠

分类: 魅力河南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坐落于邓州古城东南隅,因诞生了《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嵩阳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整修了花洲书院。从南宋至明朝,花洲书院屡圮屡修,曾为邓州州学。《嵩阳书院》记载:元朝时,曾作翰林院编修的蒙古族乃贤,“世居南阳,曾游学花洲书院”。明嘉靖、万历年间,知州张仙、夏忠等相继对书院进行整修。到了清朝,历任知州更加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现在的花洲书院,历经重修重建,总占地面积4.47公顷,建筑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书院建筑是花洲书院内主体,为五进四院,中院更有全国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为新建四进三院的名人馆,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个建筑风格为清代北方建筑。百花洲位于书院东侧,紧临邓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墙。布局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别有洞天假山将南北隔离,洲北湖内大小三岛,岛上再现范仲淹任知州时与民同乐的嘉赏亭及菊花台等。百花洲建筑采用范仲淹家乡清代江南园林风格。从而使花洲书院形成完美一体的中国典型书院园林。

 

花洲书院—春风堂

 

    修复后的花洲书院坐北朝南。经由石坊过范公桥,进牌楼,再沿城墙东行百米,拾阶而上书山一览台,可将书院全貌尽收眼底。整个景区由三部分组成,中部为花洲书院主体,门前广场矗立铸铜范文正公立像和花岗岩雕刻《岳阳楼记》照壁。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棂星门、泮池、春风堂、先圣殿、万卷阁。春风堂为范仲淹创建,是书院讲学之地,《岳阳楼记》便诞生在这里。匾额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迹。中轴线两侧为山长室、教习室、斋舍,由廊房连接。现为中国书院博览馆和名人咏邓碑廊。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近千年间,花洲书院书香不断,人才辈出。范仲淹的儿子、官至宰相的范纯仁,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元?时的邓州知州韩维等,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国民革命先驱王庚先,抗日英雄梁雷,邓州文学博士第一人丁肇青,著名教育家韩作黎,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都是花洲书院沃土培养起来的精英。


    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先圣殿为书院学生拜师之地,殿内设高5米,宽3.5米的孔子贴金画像,殿前设宽4.5米,长16米的乐台,建筑面积为116.6平方米,是书院标志性建筑。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辟建,后由范仲淹修建成书院园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范文正公祠

 

    书院西部为范文正公祠、邓州名人馆、姚雪垠文学馆、邓州古碑廊、中国书法大观廊。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范文正公祠是宋代邓州百姓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累圮累修,千年间香火不断。正堂奉范文正公塑像,并有范公四个儿子石刻画像。东西厢房现为范仲淹纪念馆,以大量的图片和史料从十个方面展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生。百花洲—春风阁书院东部为百花洲园林,水面达3778平方米。湖中置三岛,岛上建嘉赏亭、菊台、闲吟亭,岸边置天学碧海、琴韵书声、明月知音、水月净天、学海行舟、清风天籁及听雨轩、百花堂诸景。洲南为牡丹园,园内有龙首山、五峰山、不欺堂、松风轩、思范亭。牡丹园西经玉带桥与砚池相连,北穿洞天福地与百花洲贯通。再沿湖岸蜿蜒曲廊,可登上城墙。城头建仓颉亭,向南隔文昌阁与春风阁遥遥相望。春风阁居城墙东南角最高处,乃范仲淹知邓时所建,巍巍壮观,它是邓州文运昌盛、人才辈出的象征。城上松柏森森,城内水流潺潺,城外碧水环抱,实乃一处绝美人文景观。

 

不欺堂

 

    在书院南部有座不欺堂,特为纪念范仲淹的“不欺”精神而建。堂内立汉白玉范仲淹塑像一尊。史载,邓州人贾黯庆历六年(1046年)三月状元及第,归邓向范仲淹求教,范公在此赠贾黯“不欺”二字,并嘱:“君不忧不显,唯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贾黯遂作为座右铭终身践行,终生为官清正廉洁。“不欺”,即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良心;“不欺”,即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不欺”之精神是范仲淹忧乐思想的内核,正是这“不欺”精神,塑造了范仲淹的伟大人格形象。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历史悠久,可谓人杰地灵,生机蓬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书院园林,堪称为岳阳楼的姊妹篇,瞻望发展前景,一片看好。花洲书院南邻的人民路与207国道相交,距南阳、新野、西峡、内乡、襄樊等城市各旅游点最远不过80公里。从而形成了以邓州各旅游点,以花洲书院为圆心的放射旅游环线。目前最大的发展制约因素是:虽然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对于我们的远期建设设想投入,难免会出现资金短缺,进程缓慢的状况。花洲书院现为独立单位进行管理。远期建设除进一步完善书院内设施外,拟向北到南阁路、东至穰城路沿外城河以内进行规划建设“邓州古城遗址公园”,使之与花洲书院联为一体,总占地面积达8.4公顷,公园内将汇集邓州五千年的所有历史遗址、遗迹微缩景观,使游客至此便可饱览邓州古今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附:

    2008年10月15日上午,花洲书院内热闹非常——MTV《南阳,我的家乡》在这里取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面对书院内的灵山秀水激情歌唱,美景豪歌陶醉了所有在场的人们。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河南民间古建筑——邓州花洲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