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二夹弦睢县睢州阎庄村丘井村田爱云 |
分类: 魅力河南 |
二夹弦(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
二夹弦历史
关于二夹弦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清朝嘉庆年间,山东濮州有一姓明的秀才,虽然家境贫困,但他酷爱诗歌,精通韵律,一日,他听到女儿纺花时哼唱的小调与纺花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美妙悦耳,十分动听,于是便把谱子记录下来,教女儿唱。因遭天旱,他们父女俩南下逃荒,沿途唱着他编的小调乞讨,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这就是最初的纺棉小调。后来在“花鼓丁香”、“大五音”和“四股弦”的基础上,经过老一辈艺术家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今天的二夹弦。曾广泛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
睢县是河南省最早传入二夹弦这一剧种的。睢县二夹弦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后台乡阎庄村二夹弦剧团,另一支是尤吉屯乡丘井村,其中后台乡阎庄村二夹弦玩会班由韩宝印创建于1895年,尤吉屯乡丘井村玩会班则成立于1900年。
阎庄人韩祖兴(1919年生,已故)7岁学艺于韩宝印,学习了二夹弦的全部精华,继承了许多传统唱腔和剧目,有50多部戏至今仍在传唱,并做了许多增补益善工作,使得二夹弦在民间更受欢迎。韩祖兴与彭素鸾结婚后,又教会了彭素鸾二夹弦,他们边继承、边发展、边收徒,成立了阎庄二夹弦剧团,二夹弦得以在睢县及周边地区流传。
另一支睢县尤吉屯乡丘井村玩班会,由该村张玉春、陈化玉创办于清朝宣统年间(1900年),距今也有百余年历史。
据二夹弦老艺人郭振东讲,陈化玉家庭很穷,从小跟随父亲在河北、山东一带要饭,在当地拜师学艺,学会了二夹弦剧种的各种行当,后回家乡创办了丘井戏曲玩会班,其所收弟子有开封第一任二夹弦剧团团长李学义,以及连孝志、连普备等。1958年,山东菏泽二夹弦剧团来睢县演出期间,该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黄云芝(艺名小白鞋)亲自到陈化玉家拜访,称其为老师。
1958年,睢县政府在阎庄、丘井两个二夹弦玩会班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睢县二夹弦剧团,配备了音乐唱腔设计人员,并举办了数期戏曲培训班。“文革”期间,为破“四旧”,原来的曲目全部不让唱,剧团基本停止了演出活动,至1968年,睢县二夹弦剧团被撤销,演员全部回家,由政府主办的二夹弦剧团至此寿终正寝。
二夹弦的艺术风格
二夹弦剧目
睢县二夹弦现状
据88岁的老艺人彭素鸾回忆,现在的“睢州二夹弦剧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民间传统业余剧团,虽春、冬季节依然活跃在各种庙会和活动中,但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对戏曲的兴趣愈来愈淡漠,二夹弦的演出也愈来愈少。
现在的“睢州二夹弦剧团”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民间传统业余剧团,春、冬季节依然活跃在各种庙会和活动中。 “睢州二夹弦剧团”就是后台乡阎庄村二夹弦剧团。据团长韩战军介绍,现在的睢州二夹弦剧团有20多名演员,且女多男少。由于收入不太可观,每年都有一两个出去打工不回来的,也有跟着唢呐班唱戏的,人员是逐年减少,年轻人学唱二夹弦的也很少。
开封二夹弦现状
1953年,东明县(今属山东,当时隶属河南开封)一个二夹弦剧团巡回演出时,遇到了一个每天背着书包来看戏的女孩,随后将她招进了剧团。当时可能没人想到,五十年后,当二夹弦陷入濒危境地时,这个小姑娘承担起了延续这个剧种的使命。这个小姑娘就是如今的国家二级演员、“二夹弦杰出传承人”田爱云。
2005年8月13日下午,刚刚成立的开封二夹弦剧团在郑州英协剧院参加了“周末大戏台”的专场演出,田爱云、赵文玲等二夹弦表演艺术家和团里的青年演员表演了《墙头记》、《梁山伯与祝英台》、《货郎翻箱》、《待命出征》等戏的精彩选段,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可是在舞台上“无所不能”的艺术家们现在却为剧团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犯了难,为演职人员的生计天天发愁,为剧团找不到一个“窝”而落泪。
开封市二夹弦剧团是在团长田爱云创办的戏校的基础上刚刚成立的,以前为了戏校田爱云就没少作难,如今学生毕业了,剧团成立了,没想到遇到了更大的困难。
田爱云掰着指头说着剧团的一系列困难。没有固定的团址,都是借的租的地方,像打游击似的,几天换一个地方。成立剧团首先要有灯光、音响、服装、器乐等,还要置办布景、道具,又要一大笔开支。一个剧团几十口子要吃饭过日子,请老师、名演员还要给报酬。谈着谈着,田爱云忍不住流泪了。
田爱云说,以前办戏校经济就很困难,家里的房子都卖了,还借了不少债,好在学生们多少还交点学费。现在学生毕业了,成立剧团了,要管他们的吃住,有演出了还要多少给点补助。剧团要正常运转,一个月再节约也得两万块钱。因为没有政府拨款,也没有企业赞助,需要靠演出来挣。在基层演出,虽然一天两三场戏,但是戏价太低,除去费用基本上不剩下什么了。因为剧团运营困难,学生们也有点动摇了。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动员孩子出去打工,打工一个月也能挣几百块钱呢。看不到希望,感觉没奔头,有点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二夹弦属于稀有濒危剧种,现在已被列入了文化遗产抢救的重点项目,但这并不能改变二夹弦剧团面临的“钱紧”窘境。干了一辈子二夹弦的田爱云不忍心让二夹弦在自己手里消亡,如果那样就太对不起老祖宗了。她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还在舞台上挑大梁。没办法,她要是不演,剧团演出的机会就更少了。
田爱云说:我知道现在文化要产业化了,要走市场,但现在剧团刚开张,正是需要拉一把的时候。如果政府或者有实力的企业家帮助找个团址、注入点资金,这个团就会上去,不然就有可能垮掉。我的劲头儿很大,但光有精神是不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