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院基本文物陈列
http://www.chnmus.net/admin/upload_file/img/2006-03/1143162432740.jpg
该陈列布置在主展馆1、2层7个展厅内,总面积3200多平方米,是河南博物院最重要的大型基本陈列。展览按照河南古代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由序厅、文明曙光、三代辉煌、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等部分组成。充分利用河南的文物优势,集石器、陶瓷器、青铜器、石刻砖雕、三彩、铁器、金银器等精美文物800余件,辅之以景观、模型沙盘、图表、电脑咨询等手段,突出反映河南的古代文化成就及重要出土文物,再现河南古代史上最辉煌之业绩。
http://www.chnmus.net/admin/upload_file/img/2006-03/1142925071828.jpg
石刻艺术
石刻艺术式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或圆雕,或浮雕,或刻文记事,或雕塑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中原大地,石刻艺术品浩如烟海,
深沉博大的汉代画像石刻,庄严肃穆的陵墓仪仗,琳琅满目的碑志刻石,无不凝聚着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特别是那些已失去宗教职能的佛教造像以惟妙惟肖的佛国众相,来感惑编织世人的彼岸幻梦,留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显示着古代艺术家鬼斧神工般的技艺和超凡的审美情趣。
http://www.chnmus.net/admin/upload_file/img/2006-03/1143165728912.jpg
河南古代建筑明器
以汉代建筑明器为主,在上古地面建筑早已湮灭的今天,这些作为古代建筑模型的明器显得更加珍贵,它们直观地再现了当时建筑的形制特征和建造技巧,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我们以近些年出土的历代建筑明器为基础,分五个部分串连起特色性建筑明器。
楚国青铜艺术
以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为展示主体。按照青铜器用途分类,集中表现楚国青铜艺术的精美绝伦。
王子午鼎的华美装饰和85字铭文,是研究楚国公卿的重要实物;云纹铜禁,作为我国迄今发现的用失蜡法铸造的年代最早的铸器,五层镂空透雕,二十四只龙形怪兽的攀缘伏撑,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另有“王孙诰编钟”博大雄浑,青铜神兽诡丽奇巧,以及云纹方壶、克黄升鼎、卷云纹填漆鼎等一大批沉寂二千五百年的惊世之作,钟鸣鼎食,煌煌穆穆,都聚于这一方天地。
河南古代玉器
通过对原始社会乃至明清近三千年中原玉器精品的展示,再现了河南玉文化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夏商周三代古玉,占展品数量的70%,这是青铜时代的又一文化奇观。我们按古玉之大宗用途,初步分为礼玉、佩饰玉、葬玉、玩赏玉四部分。其中新石器时代的玉铲的独山玉质与磨工、商代的大型仪仗用玉、两周时期纷繁多彩的组玉佩与各种玉饰,西汉梁王陵的金缕玉衣等等,突出了古玉作为自然精华和人文象征的两方面内蕴。
明清工艺珍品
展示明清时期各类工艺珍品。分为金银器、牙雕、漆器、珐琅器、织绣、瓷器六部分。多数是当时的宫廷用器,高雅华贵中透出浓郁的民俗特色。河南灵宝所出绘彩铜俑,再现明官府各色人物;牙雕白菜萝卜的绿叶昆虫几可乱真;青花束莲大盘、粉彩万蝠瓶,都是不可多得的明清瓷中之萃。
http://www.chnmus.net/admin/upload_file/img/2006-03/1143168900490.jpg
天地经纬
中原人类生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至少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日升月落,星汉灿烂,一直伴随着人们。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先民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开始对神秘的太空进行观察与探索。“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经过了叩问、求知、研究、发明的漫长历程,观象授时、观星纪事、天人合一,形成了中国古代天地观念独特的知识体系。灵台仪象,人才辈出,谱写了中国天文学的辉煌篇章。河南处“天心地胆”之地,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早在这里发祥,许多震烁今古的奇迹都发生在这片文明厚土上。汉张衡地动仪和元登封郭守敬观星台,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中原丰碑
中原大地是美丽的大地,她不仅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而且还是近现代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多发区。河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数不清的中原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再次升腾,为了争得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用热血、用头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激昂悲壮的斗争诗篇,树起了一座又一座英雄丰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