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遗址商丘篇——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名归德州城和归德府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原古城毁于水。正德六年(1511年),知州杨泰又在城北筑城,今南门即原城北门故址。此城按八卦修建,外圆内方,形如铜钱。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
城内93条街道呈棋盘式格局,厕所呈梅花形布局。水井亦恰到好处。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略向南倾斜。南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水门,通过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环内城一周有宽广美丽的护城河,长达5公里,宽0.5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城郭周长9公里,顶阔13.3米,址阔20米,其上绿树成荫,遮天蔽日,景色幽雅。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其成了也是中国古城的唯一。

看看这个商丘古城的沙盘,是不是象个古铜钱
蓝砖城墙周长7.25华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均保存完整。东名“宾阳”,南为“拱阳”,西曰“垤泽”,北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共93条街道。俯瞰全城,如棋盘状。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门偏南,西门偏北,两门相错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御使、总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

保存至今的尚书府
宽阔的护城河湖水清沏见底,微波荡漾,鱼虾满湖,荷花飘香,盛夏时节避署于此,让人流连忘返。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面积达550亩。水下叠压着汉朝与唐朝的睢阳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旧址。商丘古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近500年,历经多次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古城航拍图
南门护城河上
南门口
登城门



明朝四大才子侯方域的 壮悔堂

北门里街道

城廓

城墙向外望

护城河景

南门外护城河桥

南门外唐代的八楞颜真卿真迹石碑——八关斋石碑

古城冬景

一代忠烈张巡祠

后人为纪念护睢阳城战至一人而自吻的张巡,在香炉上也写上了“张巡祠”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于2005年11月在商丘开机拍摄《大商》。
商丘的民谷风情
商丘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民间舞蹈有三十多种,如龙灯、高跷、舞狮、旱船、竹马、火老虎、二鬼摔跤、老背少、花鼓舞、蹦伞、顶灯、独杆轿、顶塔、抬花轿、扑蝶舞、肘歌、串果园、鬼会、锔缸舞、小车舞、拉驴、挑花篮、秧歌舞、霸王鞭、挑经舞、大头和尚戏翠翠等等,极具地方色彩。高跷、竹马、旱船、火老虎、龙灯舞、拉驴等形体动作夸张大气、妙趣横生。小车舞、锔缸舞、挑花蓝等优雅风趣,有说有唱,诙谐幽默。鬼会、大头和尚戏翠翠等寄托人们的强烈爱憎,表演中揉进不少武术和杂技艺术,多人同时作舞又各有独特造型。挑经舞历史传说色彩浓郁,情节诱人。鬼会又叫
" 大班舞 " ,其中人物皆为鬼魂,思想寓意深刻,深受群众欢迎。小车舞以活报剧的形式鞭挞丑恶,浓厚的民间情趣令人捧腹。锔缸舞以当地民间生活为题材,有浑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让人百看不厌。
商丘美食
商丘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几千年了,也许当年作为烹饪鼻祖伊尹所创立的烹饪技艺和菜肴在别处已经失传了,今天也只有在它的原创地商丘还可以吃到,还可以品味到来自远古的滋味。商丘菜法乎自然,用料真实,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浓之誉,无华而不实之嫌。
所用器皿也是大盘子、大碗,看上去大开眼界,吃起来大气磅礴,与现今市面上风行的某些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餐饮烹饪之风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其中比较有特色的、足以尽显中原传统烹饪技艺的菜肴有砂锅羊肉、子衣炖甲鱼、乌鸡炖子衣、垛子羊肉、虫草炖葫芦鸡腿、炸八宝葫芦鸭、葱烧梅花参、翡翠鱼肚、三秋烤河鳗、三秋酸辣汤等。还有开花烧饼、葱油饼、胡辣汤、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也是远近闻名,令人回味无穷。
虾子烧素:是明清时古城归德的一道名菜。制作方法是:用温油将面筋炸透,撕成块状,然后加入虾子、香菇、银耳、鸡鸭汤,用文火煨汤收汁。虾子烧素香、味、形俱佳,具有浓厚的豫东风味
── 色重、香浓、汤厚、火透。
啥(
sha )汤:以肥嫩羊肉、牛肉、鸡丝为主要原料,配以
大麦仁及多种作料。制作方法:头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放入甑(将木桶套在锅上)内,改文火煮熟,次日早上将煮好的汤浇开勾芡,食用时放入小磨香油、胡椒,撒上韭黄或蒜苗花,喝起来不腥不膻、原汁原味。
商丘水激馍:相传创于明代。制作方法是将硬面馒头切成寸许长、指头般粗细的馍锭儿,干后放入
40
度左右的热水中浸透,再放入滚油中炸成金黄色,捞出后放入糖汁中,成品色泽鲜艳,香甜可口。因糖汁中有水,馍炸好后要放在水里激一下,所以叫
“ 水激馍 ” 。
冉家糟鱼:清乾隆年间列为贡品。五香糟鱼选择夏邑城湖鲫鱼为原料,整鱼不去鳞片,剖腹去内脏,经腌制、油炸、放入多种佐料精工焖制而成。其香味浓郁而醇正,骨酥刺烂形不变,为宴席佐餐佳品。
魏庄麻糖:魏庄麻糖是梁园区双八镇的传统特产。迄今已有 200
多年生产历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点而久负盛名。麻糖粗细均匀,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通气,不粘牙,食之酥脆,香甜适口。
景家麻片
景家麻片曾被清朝康熙皇帝列为贡品。景家麻片选料精良,制作精细。采用上等精粉、小磨香油、白糖及其它优质原料制作而成。麻片雪亮透明,香甜酥脆,食之爽口,老少咸宜。
鸡爪麻花:鸡爪麻花因形似鸡爪而得名,产于柘城县安平镇。清朝雍正年间曾被列为贡品。鸡爪麻花成品嫩黄、油光透亮、
香脆酥焦、风味独特。存放半月仍酥脆如故;浸放在开水里十几分钟,仍香酥不减。据当地百姓称,折下鸡爪麻花一股可当纸枚点燃,一根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路。
虞城黑京果:又名大蜜京,清朝嘉靖年间曾被列为贡品。虞城黑京果以江米、白糖、蜂蜜、香油、桂花等为原料,江米经粉碎、发酵,加入配料,油炸制成黑京果。具有酥甜可口、入口即化、甜而不厌、香而不腻的特点。
麻花庄麻花: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清朝初期,
张氏家族于民权县镇南一公里定居,以炸麻花为生,因其麻花制作精细,有酥、香、脆的独特风味,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并将张氏居住之地取名为
“麻花庄”。
贾寨豆腐干:贾寨豆腐干已有 200
多年生产历史,清末曾被列为贡品。产品以优质黄豆作干料,辅料有草果、凉姜、桂皮、丁香等
10 余种。加工时成块的豆腐挤压出水,放入鸡汤锅里蒸煮而成。豆腐干为正方形薄块,色泽黑红,五香味浓,是佐餐下酒的佳品。
大有丰酱菜:创于明末清初,其著名产品松月牌白糖豆腐乳,色泽金黄微赤,腐块匀称整齐,质地细腻,香气浓郁,软硬适中,不腐不烂,咸淡适口,味道鲜美,在河南省同类产品中被评为第一名,并被评为部优产品。
商丘民间工艺
商丘的民间工艺。商丘人心灵手巧,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如剪纸、刺绣、编织、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辈出。
商丘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剪纸风格迥异。河南的剪纸发展为豫东、豫西两大流派。豫西剪纸多为传统剪纸。豫东剪纸多取材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民风民情,汲取皮影、泥塑、木偶、刺绣、民间印染传统工艺的营养。商丘市夏邑县火店乡马庄村的剪纸艺人邹素云,因剪龙闻名海内外,被誉为
" 中华龙女 " 。她以纯朴的感情将心中之龙趣味化、感情化、人格化,她的剪纸构图新颖,剪法娴熟、不勾、不描、随心所欲,一剪而成。
1995 年 5
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她的剪龙作为世妇会礼品在北京展出,引起轰动。她剪的龙,长的达
56 米,小的不足一厘米,或卧、或飞、或盘、或戏、或扶摇九天,或腾越大海,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在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展出,备受称赞。
商丘手锈:
商丘手锈分刺绣、彩绣、平绣、勒绣、刁平绣等。自古以来,商丘人民就有植桑养蚕、织帛绣花的传统。因古有宋国、宋州、宋城之称,故商丘手绣亦称
“ 宋绣 ” 。北宋时,宋绣曾风靡汴梁。抽纱刺绣产品织工细致、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彩素雅,主要产品有生丝台布、刁平绣、棒锤花边、归德花边、万丝绸被面、富丽丝台布、礼拜帽、勾针衣、床罩及各种装饰品。
丝织挂毯:
丝织挂毯是以彩色丝线为主要原料,用手工拴结编织的工艺品。丝毯织成后,经过片剪,花纹清晰,丰满秀丽,光泽性好,富有立体感。毯面上的图案像浮雕一样鲜明突出,历经百年不变质。商丘的丝织挂毯,早在
1930 年的旧金山国际博览会上,就以 “ 做工精细,技艺超群,品质优良、式样美观、经久耐用 ”
的特色一举成名。
宋州柳编:
宋州柳编始于宋代。宋州柳编所用柳条枝均匀细长,坚韧洁白,适于制作各种日常用具和工艺果篮、屏风、壁篮、野餐篮、毛巾篮、航空箱、婚礼箱、座椅、书架等。宋州柳编制品工艺讲究,古朴天然,能洗涤,不变形,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