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录我的世界杯:垃圾时间品尝的“鸡肋”

(2010-07-11 15:00:23)
标签:

记录我的世界杯

南非世界杯

世界杯

2010

季军

巴乔

德国

乌拉圭

体育

分类: 激情世界杯
世界杯三、四名决赛,不管多么精彩,也是一块鸡肋,食之无用,弃之有味。

说它“有味”,是因为世界杯三四名决赛,真的创造出不少大比分的精彩赛事。历史上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大比分,均是出自季军争夺战,比如1958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的6-3的大战;另外,近八届世界杯季军争夺战,进球数都不少于三个。一些精彩进球,也出现在季军争夺战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90年意大利之夏,23岁的巴乔从年近40岁的英国老牌守门员希尔顿的脚下断球,连晃两人把足球挑射入网的瞬间。那个进球堪称世界杯进球的经典。可让人难忘的还有巴乔进球后的表现,射进这样一个难度极高的入球,他那张清秀的脸上竟没有一丝笑容。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这个球是在决赛中踢进的,巴乔,还会那样伤感吗?

因此说到底,所谓的季军争夺战,就是一场失败者的表演。它甚至都不能给参赛的两支队伍任何的安慰。之所以进球多,正是因为两支队伍都不把这个“季军”当回事,放松了心态,才打出了貌似精彩的比赛。这正是季军争夺战往往比冠军争夺战场面好看的原因。可是,那些进球的价值,能与冠军争夺战进球的价值相提并论吗?充其量,这只能算是表演赛的进球,而硝烟弥漫的世界杯,不需要花哨的表演赛!以此而论,世界杯64场比赛,也许只有这一场是无关紧要的,因此称为“鸡肋”再合适不过了。不管国际足联还是组织者,或者媒体怎样粉饰这场比赛,球场内将近一成的空座(要知道这个球场只能装四万多名观众)已经无情地证明,“季军争夺战”的90分钟,是世界杯最长的“垃圾时间”。也许人们对这场比赛的关注,更多是因为想看看那条叫“保罗”的章鱼究竟预测对了多少次吧!

不过,如果真非得要说“季军争夺战”有什么作用,我想大概也只是成就了一些“金靴”吧。方丹、斯奇拉奇(大家可能快忘了这个人了吧),都是在季军争夺战中成就了自己的荣誉。本届世界杯德国队的穆勒,大概也会步他们的后尘。不过,“金靴”毕竟没有“金球”值钱。方丹进了14个球,在世界杯总进球数上比贝利高了1位,可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贝利,贝利是“球王”,而方丹却什么也不是,只因为其中的四个球,是在季军争夺战中踢进的,其含金量远远不如贝利在决赛时踢进的两个球。

今天凌晨的德国与乌拉圭队的比赛,又是一场进球表演。五个进球真的很精彩,但又有哪个进球在十年二十年后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呢?无论是穆勒还是弗兰的进球,大概还没有上届世界杯决赛马特拉齐的进球让人印象深刻,虽然两个进球都比那个头球漂亮得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德国队将比分追为2-2时,乌拉圭球员甚至还面带笑容!这显示出,双方球员,根本就没有把心思过多的放在胜负之上。也许有人会说,无关胜负,这才是彻底抛弃了功利的真正的足球。可是,足球毕竟是一项竞技体育,不是玩花活的表演。它的吸引力就在高强度对抗中展示的高超技术。没有高强度对抗这个背景,技术又能值几文钱?随便去看巴西一个踢街头足球的小子,大概也能做出这些花里胡哨的动作。

算了,不说了,还是等待明天凌晨的决赛吧。也许,决赛的场面远不如这场季军争夺战好看(其实德国和乌拉圭,真的是在“争夺”这个季军的头衔吗),但依然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只因为——那是一场真正的真刀真枪的较量!

最后还要说一句题外话,今天真正让我兴奋的,是巴乔重回国家队,担任技术部主任这个要职。其实,巴乔退役后,我一支等着有那么一天,巴乔执掌国家队帅印,带领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看来这个愿望为期不远了,因为我相信,巴乔也等待着这样的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