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激情世界杯 |
6月23日 星期五 多云
意大利赢了!意大利终于赢了!意大利总算赢了!捷克输了……捷克真的输了……捷克居然输了……
当墨西哥主裁判阿琼迪亚吹响终场的哨声时,我的心情是如此极端而复杂。满怀的喜悦与淡淡的伤感微妙的掺和在一起,就如一杯刚刚调好的果子酒,浓郁的甜蜜中泛着一丝微微的酸涩。
如果对手不是捷克,我会因意大利的胜利欢呼雀跃,狂喜的心中根本不会容纳一丝丝伤感。毕竟,我钟爱的意大利再次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而没有像欧洲杯那样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正如前主教练萨基所说:“意大利人是最懂得如何在困难时刻同舟共济的民族。压力和困境时刻的战斗能力,只有阿根廷人可以和意大利人相比。”队长卡纳瓦罗也说:“在关键时刻需要胜利来保证小组出线权的时候,意大利从未让人失望过。”的确,意大利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依然是防守反击(说实话,我多么希望再次看到意大利刮起蓝色进攻风暴),但从赛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意大利无论从射门和控球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对手。也就是说,此役意大利队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攻守平衡,这大概是一些行家一直看好他们的原因。而在赛前,除阿根廷后裔卡莫拉内西外,意大利包括主力和替补在内的所有球员,都手挽手肩并肩地高唱国歌:“意大利兄弟,看祖国正奋起……随时把生命抛,祖国在号召。”这种高昂的的气势与捷克人的低迷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许此刻,每一名意大利球员都会想起,当年整个意大利都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正是这首《马梅利之歌》唤起了所有意大利人的斗志。“我不能提供薪饷和营地,也不能提供军需品,我能提供的是饥渴、强行军、战斗和牺牲。让衷心爱国而不是口头爱国的人跟我来吧!”当年的领袖加里波第豪壮的话语留在耳畔。是的,战争没有诗意,战争只有鲜血。面对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生存的道理往往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杀戮。于是意大利人冲上来了,在赛前还友好地和内德维德开着玩笑的意大利主力们,毫不客气的把这位34岁的老将和他帅领的捷克军团一举歼灭。2:0,意大利人赢得当之无愧。
可是,正因为意大利人斩落的是捷克,我的心海才会在喜悦中泛起一丝伤感的涟漪。就在两年前的欧洲杯上,这支杰出的球队为我们奉献了太多精彩的比赛。我们忘不了那个满头白发的布吕克纳,以革命家的气魄指挥捷克军团,用犀利的进攻捣毁了荷兰的风车,粉碎了德国的战车,只可惜最后只负于斯巴达人粗犷的号角声中。可是今天,这位已经68岁的老帅,却在场边无奈地看着锋线溃乏的队伍一次次无力地冲击着意大利钢铁般的后防线。科勒受伤了,洛克文茨停赛了,内德维德被对他了如指掌的卡纳瓦罗盯防得一点儿脾气也没有了,只剩下夕日欧洲杯最佳身手巴罗什带伤上阵那吃力的身影,还在绿茵场上渲染着捷克队最后的悲壮。面对此情此景,身为意大利铁杆球迷的我也难掩心头的怜悯与哀伤。可是,怪谁呢?如果不是在对加纳的比赛中先轻敌后急燥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后果,他们今天能如此被动吗?足球不需要怜悯,绿茵场不相信眼泪,犯错误就要付出深重的代价,不论是足球还是人生,这都是一条残酷而永恒的真理。
终于,长长的终场哨宣布了捷克军团世界杯之旅的结束。内德维德单腿跪地,留下了他在世界杯最后的身影。第一个走上前来安慰他的是意大利队员——从主力,到替补,再到教练和官员,每个人都给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以及他帅领的这支优秀的球队以足够的尊重和同情。此刻,汉堡的绿茵场上,意大利队员飞扬的笑脸与捷克队员伤感的背影交织成一道既喜且悲的风景。前进与告别,友谊与竞争,世界杯总是在喜悦与伤感的矛盾中继续着自己的演出。祝福你,在困境中昂首挺进的意大利!再见了,负载着夕日的荣誉与今日的痛苦的捷克!但愿四年后,你们会在南非的绿茵场上再度友好地相遇。
意大利赢了!意大利终于赢了!意大利总算赢了!捷克输了……捷克真的输了……捷克居然输了……
当墨西哥主裁判阿琼迪亚吹响终场的哨声时,我的心情是如此极端而复杂。满怀的喜悦与淡淡的伤感微妙的掺和在一起,就如一杯刚刚调好的果子酒,浓郁的甜蜜中泛着一丝微微的酸涩。
如果对手不是捷克,我会因意大利的胜利欢呼雀跃,狂喜的心中根本不会容纳一丝丝伤感。毕竟,我钟爱的意大利再次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而没有像欧洲杯那样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正如前主教练萨基所说:“意大利人是最懂得如何在困难时刻同舟共济的民族。压力和困境时刻的战斗能力,只有阿根廷人可以和意大利人相比。”队长卡纳瓦罗也说:“在关键时刻需要胜利来保证小组出线权的时候,意大利从未让人失望过。”的确,意大利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依然是防守反击(说实话,我多么希望再次看到意大利刮起蓝色进攻风暴),但从赛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意大利无论从射门和控球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对手。也就是说,此役意大利队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攻守平衡,这大概是一些行家一直看好他们的原因。而在赛前,除阿根廷后裔卡莫拉内西外,意大利包括主力和替补在内的所有球员,都手挽手肩并肩地高唱国歌:“意大利兄弟,看祖国正奋起……随时把生命抛,祖国在号召。”这种高昂的的气势与捷克人的低迷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许此刻,每一名意大利球员都会想起,当年整个意大利都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正是这首《马梅利之歌》唤起了所有意大利人的斗志。“我不能提供薪饷和营地,也不能提供军需品,我能提供的是饥渴、强行军、战斗和牺牲。让衷心爱国而不是口头爱国的人跟我来吧!”当年的领袖加里波第豪壮的话语留在耳畔。是的,战争没有诗意,战争只有鲜血。面对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生存的道理往往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杀戮。于是意大利人冲上来了,在赛前还友好地和内德维德开着玩笑的意大利主力们,毫不客气的把这位34岁的老将和他帅领的捷克军团一举歼灭。2:0,意大利人赢得当之无愧。
可是,正因为意大利人斩落的是捷克,我的心海才会在喜悦中泛起一丝伤感的涟漪。就在两年前的欧洲杯上,这支杰出的球队为我们奉献了太多精彩的比赛。我们忘不了那个满头白发的布吕克纳,以革命家的气魄指挥捷克军团,用犀利的进攻捣毁了荷兰的风车,粉碎了德国的战车,只可惜最后只负于斯巴达人粗犷的号角声中。可是今天,这位已经68岁的老帅,却在场边无奈地看着锋线溃乏的队伍一次次无力地冲击着意大利钢铁般的后防线。科勒受伤了,洛克文茨停赛了,内德维德被对他了如指掌的卡纳瓦罗盯防得一点儿脾气也没有了,只剩下夕日欧洲杯最佳身手巴罗什带伤上阵那吃力的身影,还在绿茵场上渲染着捷克队最后的悲壮。面对此情此景,身为意大利铁杆球迷的我也难掩心头的怜悯与哀伤。可是,怪谁呢?如果不是在对加纳的比赛中先轻敌后急燥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后果,他们今天能如此被动吗?足球不需要怜悯,绿茵场不相信眼泪,犯错误就要付出深重的代价,不论是足球还是人生,这都是一条残酷而永恒的真理。
终于,长长的终场哨宣布了捷克军团世界杯之旅的结束。内德维德单腿跪地,留下了他在世界杯最后的身影。第一个走上前来安慰他的是意大利队员——从主力,到替补,再到教练和官员,每个人都给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以及他帅领的这支优秀的球队以足够的尊重和同情。此刻,汉堡的绿茵场上,意大利队员飞扬的笑脸与捷克队员伤感的背影交织成一道既喜且悲的风景。前进与告别,友谊与竞争,世界杯总是在喜悦与伤感的矛盾中继续着自己的演出。祝福你,在困境中昂首挺进的意大利!再见了,负载着夕日的荣誉与今日的痛苦的捷克!但愿四年后,你们会在南非的绿茵场上再度友好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