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激情世界杯 |
6月22日 星期四 晴
一年前,当世界杯分组抽签揭晓的时候,全世界球迷最期待的一场比赛,恐怕就是C组阿根廷和荷兰的碰撞。这两支重量级球队的对决,曾经被比喻为“火星撞地球”的较量。可是今天凌晨,“火星”和“地球”绕开了相撞的线路,充其量只是友好地拥抱一下,就沿着各自的轨道擦肩而过。0:0,这场被全世界球迷眼巴巴地盼望了一年的比赛,就以这样一种最平淡的方式草草收场。两个完整的椭圆形星球,甚至都没有擦伤一根毫毛。
其实,随着“死亡之组”的提前“死亡”,人们对这场比赛的期望值也在逐步调整。“火星撞地球”虽然是亿万年不遇的奇观,但无论对“火星”还是对“地球”都是一场灾难。毁灭者荡然无存,活下来的也是伤痕累累。这种结局,无论是当事者阿根廷和荷兰,还是两支球队的拥护者,甚至抱着欣赏态度的旁观者都是不忍心看到的。既然两支球队已经双双提前晋级,那么在这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就没有必要非撞个你死我活了。因此,球迷们对双方主教练派出“预备队”踢这场本来期望值很高的比赛也充分理解。可是,梅西、特维斯、艾马尔、范德法特、库伊特……替补席上一长串金光灿烂的名字,让痴心的球迷依然期待一场精彩而充满激情的对决。毕竟阿根廷和荷兰被认为是是艺术足球的典范,即使替补阵容也是如此豪华,他们应该为世人奉献出一场即使算不上经典,好歹也能称得上“精彩”的比赛了。
可是,0:0的结果打碎了所有人的期望。双方都踢得太小心了,小心得唯恐擦伤一根毫毛。尤其是荷兰,赛前,他们的主帅巴斯滕就说:“如果荷兰队领先后,我们会采取一种非常功利的打法去破坏对手的进攻,毕竟在世界杯上,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果然,一向打法华丽的荷兰人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主教练的意图,甚至没有等到领先就摆出了“铁桶阵”,让急于进攻的阿根廷“超级替补”们屡次无功而反。更何况,阿根廷人是否真的“急于进攻”还值得商榷。即使是替补,也要考虑今后在世界杯和俱乐部联赛中的前途。真在这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伤筋动骨,今后打不了比赛挣不到钱,那才真的不合算呢。
是啊,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失望的球迷甚至没有理由发出一声埋怨和叹息。可是,“功利”、“破坏”、“结果”之类的词,竟从身受艺术足球熏陶且崇尚进攻的“三剑客”之一——巴斯滕的口里说出来,却不得不让所有热爱足球的人感到一种悲哀和凄凉。就在世界杯开幕前,他还大喊:“漂亮比结果更重要。”可几场比赛下来,这个艺术足球的坚定支持者,居然也无可奈何地感到了“功利”“结果”在这个最高水平的足球盛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破坏”他曾经坚决维护的艺术足球。足球,究竟为艺术而生存?还是为功利而生存?
我不禁想起了希腊。两年前,正是这匹黑马,用最肤浅的“防守破坏主义”,翦灭了欧洲足球的灵性之舞,颠覆了整个欧洲足球世界,然后在一片猝不及防的混乱中抢走了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德劳内杯。是啊,破坏吧,破坏比什么都简单,就像美国轰炸伊拉克,扔几个导弹,所有巴比伦的绝妙建筑顷刻毁于一旦。我们无法指责希腊用这样的方法取得冠军有什么错,可谁知道他们的“防守破坏主义”,究竟是为建设新世界而进行的一次涅磐,还是根本就是一次恶意地对足球世界的毁灭?
如今,希腊队没有来得及在世界杯上重弹的“功利”“破坏”的调子,却被曾经属于艺术足球的荷兰大唱特唱。我们不可否认,没有功利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足球也是如此。但全盘功利的足球世界,是否也如全盘功利的人类社会一样,意味着一种迅速的破坏和毁灭呢?桌子翻了,盘子打了,客人散了,美味佳肴变成了残羹剩饭,世界杯这道被破坏了的豪门盛宴还能是一种享受吗?
也许“功利”与“艺术”,是足球世界中两个永远的矛盾体。只是,我们希望足球世界在矛盾与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健康发展,而不是如“火星撞地球”般,在矛盾与矛盾的激烈碰撞中走向毁灭。
一年前,当世界杯分组抽签揭晓的时候,全世界球迷最期待的一场比赛,恐怕就是C组阿根廷和荷兰的碰撞。这两支重量级球队的对决,曾经被比喻为“火星撞地球”的较量。可是今天凌晨,“火星”和“地球”绕开了相撞的线路,充其量只是友好地拥抱一下,就沿着各自的轨道擦肩而过。0:0,这场被全世界球迷眼巴巴地盼望了一年的比赛,就以这样一种最平淡的方式草草收场。两个完整的椭圆形星球,甚至都没有擦伤一根毫毛。
其实,随着“死亡之组”的提前“死亡”,人们对这场比赛的期望值也在逐步调整。“火星撞地球”虽然是亿万年不遇的奇观,但无论对“火星”还是对“地球”都是一场灾难。毁灭者荡然无存,活下来的也是伤痕累累。这种结局,无论是当事者阿根廷和荷兰,还是两支球队的拥护者,甚至抱着欣赏态度的旁观者都是不忍心看到的。既然两支球队已经双双提前晋级,那么在这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就没有必要非撞个你死我活了。因此,球迷们对双方主教练派出“预备队”踢这场本来期望值很高的比赛也充分理解。可是,梅西、特维斯、艾马尔、范德法特、库伊特……替补席上一长串金光灿烂的名字,让痴心的球迷依然期待一场精彩而充满激情的对决。毕竟阿根廷和荷兰被认为是是艺术足球的典范,即使替补阵容也是如此豪华,他们应该为世人奉献出一场即使算不上经典,好歹也能称得上“精彩”的比赛了。
可是,0:0的结果打碎了所有人的期望。双方都踢得太小心了,小心得唯恐擦伤一根毫毛。尤其是荷兰,赛前,他们的主帅巴斯滕就说:“如果荷兰队领先后,我们会采取一种非常功利的打法去破坏对手的进攻,毕竟在世界杯上,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果然,一向打法华丽的荷兰人一丝不苟地贯彻了主教练的意图,甚至没有等到领先就摆出了“铁桶阵”,让急于进攻的阿根廷“超级替补”们屡次无功而反。更何况,阿根廷人是否真的“急于进攻”还值得商榷。即使是替补,也要考虑今后在世界杯和俱乐部联赛中的前途。真在这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伤筋动骨,今后打不了比赛挣不到钱,那才真的不合算呢。
是啊,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失望的球迷甚至没有理由发出一声埋怨和叹息。可是,“功利”、“破坏”、“结果”之类的词,竟从身受艺术足球熏陶且崇尚进攻的“三剑客”之一——巴斯滕的口里说出来,却不得不让所有热爱足球的人感到一种悲哀和凄凉。就在世界杯开幕前,他还大喊:“漂亮比结果更重要。”可几场比赛下来,这个艺术足球的坚定支持者,居然也无可奈何地感到了“功利”“结果”在这个最高水平的足球盛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破坏”他曾经坚决维护的艺术足球。足球,究竟为艺术而生存?还是为功利而生存?
我不禁想起了希腊。两年前,正是这匹黑马,用最肤浅的“防守破坏主义”,翦灭了欧洲足球的灵性之舞,颠覆了整个欧洲足球世界,然后在一片猝不及防的混乱中抢走了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德劳内杯。是啊,破坏吧,破坏比什么都简单,就像美国轰炸伊拉克,扔几个导弹,所有巴比伦的绝妙建筑顷刻毁于一旦。我们无法指责希腊用这样的方法取得冠军有什么错,可谁知道他们的“防守破坏主义”,究竟是为建设新世界而进行的一次涅磐,还是根本就是一次恶意地对足球世界的毁灭?
如今,希腊队没有来得及在世界杯上重弹的“功利”“破坏”的调子,却被曾经属于艺术足球的荷兰大唱特唱。我们不可否认,没有功利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足球也是如此。但全盘功利的足球世界,是否也如全盘功利的人类社会一样,意味着一种迅速的破坏和毁灭呢?桌子翻了,盘子打了,客人散了,美味佳肴变成了残羹剩饭,世界杯这道被破坏了的豪门盛宴还能是一种享受吗?
也许“功利”与“艺术”,是足球世界中两个永远的矛盾体。只是,我们希望足球世界在矛盾与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健康发展,而不是如“火星撞地球”般,在矛盾与矛盾的激烈碰撞中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