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亚伟速录唐可为 |
分类: 品牌视野 |
亚伟速录:用指尖记录声音
陈喆/文
十九世纪70年代,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留声机,实现了人类记录声音的梦想。100多年后的中国,唐亚伟发明了亚伟速录机,每分钟200字以上的打字速度让这种貌不惊人的“黑匣子”创造了文字和声音同步的奇迹。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亚伟速录而受益。在许多会议现场,我们都会在直播台看到亚伟速录师的身影,他们在黑色的键盘上运指如飞,电脑屏幕上是追赶声音的跳动字符,稍纵即逝的话语就这样被定格为文字记忆。类似的情景,在法院庭审现场、记者采访现场、网站直播现场、商业谈判现场不断地重现。从亚伟速录机的发明到占领全国市场,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亚伟速录在商业推广方面的成就令人叹服。
北京西环广场,唐亚伟教授之子——北京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可为和记者侃侃而谈。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身为亚伟速录创始人的唐可为不厌其烦地向记者阐述速录的魅力。
艰难起步
早在1934年,亚伟速录的发明人唐亚伟就创立了亚伟式手写速记,并把速记事业当作了一生事业的追求。1993年,唐亚伟凭借着他对中文速记的满腔热情,带领北京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数十名学科专家,秉承自主创新的精神,没用国家一分钱,耗巨资将其研制成功,发明了亚伟中文速录机。
产品的发明成功仅仅迈出了第一步,科技成果转化才是困扰许多发明家最大的难题。为了让亚伟速录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唐可为带着父亲的嘱托,挑起了亚伟速录机商业化推广的重担。1994年,亚伟速录机通过劳动部职业技能与技术鉴定,正式面向社会推广。
“亚伟速录机是1994年5月19日在北京计算机交易会上首次公开亮相的,”唐可为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景,“亚伟速录的产品介绍、现场演示和全新的速记思路非常吸引眼球,展会上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虽然影响很大,但效果一般,那次演示会仅仅签了两家代理机构。”的确,在当时五笔字型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亚伟速录作为新生事物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多数人还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亚伟速录终于出世了,”对于那次“失败”的演示会,唐可为的语气中仍然难掩兴奋。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由于速录行业的特殊性,唐可为不仅要卖出产品,对速录师的培训也是亲历亲为。“当时我既是经营者,又是策划者,也是培训者,”对于当年的身兼数职,唐可为语气中吐露的更多是无奈。到了1996年,100多人的软件开发人员、讲师、速录师队伍的工资和中关村每月高昂的房租已经成为唐可为沉重的负担,他只好转战条件艰苦的西城教育学院。每天卖出一台机器已经成为了唐可为当时的“狂想”,培训班的招生和对员工的安抚也成了他最主要的工作。
“那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天性乐观的唐可为并没有让困难吓倒,仍然每天骑着自行车为了速录事业而奔波。
柳暗花明
转机出现在1997年。
当时速录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美国法院的庭审记录过程,当美国司法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准备和中国的庭审速录师进行技术交流的时候,还在使用手写的方式进行庭审记录的中国出现了无人可交流的尴尬局面。美国人回国后毫不客气地撰文描述了中国庭审记录的落后。唐亚伟教授了解情况后,立即致函最高人民法院,希望能利用亚伟速录的技术来改良中国落后的庭审记录现状。
没想到,这封信很快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和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院党组经过讨论后决定实现庭审记录计算机化,而亚伟速录成为了指定的必备设备,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发文向全国法院系统推广。事情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亚伟速录一下子变得前景一片光明,仓库里积压的设备一夜之间出售一空。有了全国法院系统这么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坚强的后盾,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发展终于走上了正轨。每天售出一台设备的“狂想”不仅早已实现,而且以每天售出十几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速度增长。“现在全国90%的法院都在用亚伟速录机,并且这个比例还将继续扩大,”唐可为自豪地表示。
从1997年到2000年,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唐可为一直带领着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员工稳定而波澜不惊地忙碌着。他隐隐感觉到,公司业务的单一和客户群体的单一将会束缚公司的发展壮大;单靠出售产品和软件,面对的是窄众群体,绝大多数人对亚伟速录技术依然感到陌生,这与父亲唐亚伟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亚伟速录的愿望无疑是背道而驰的。于是,商业嗅觉敏锐的唐可为把速记服务纳入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
凤凰涅磐
2000年以后,唐可为率领自己的团队正式推出速记服务。在市场开发的过程中,唐可为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杀手锏——免费,并期望在短期内占领北京市场进而推向全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开始在各大会议场合看到速录师忙碌的身影。
“对普通人来说,或许不会花钱去买一台亚伟速录机,但却希望在更多的场合享受着速录带来的便捷服务,”唐可为的选择又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短短几年时间,仅速记服务一项业务,就给晓军公司带来150万的年营业收入。就这样,设备、软件、培训、代理、服务,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几大业务板块基本形成。
发展至今,亚伟速录的代理机构已经遍布全国,速录师接近5万人。国家劳动部在2003年颁布了新的职业标准以后,速录师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体系。速录技术已经成为高级文秘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国内,中华女子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许多院校都已开设亚伟中文速录机课程。亚伟中文速录机以其“同声录入”的神奇效果,出色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九三学社、中央及各大部委重要会议的现场速录任务,并为在京召开的“第六次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和“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申奥”等数千场重大国际会议、各大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以及社会各界各个行业提供了高效、优质、全面的速记服务。
鲜为人知的是,加盟代理亚伟速录服务的公司竟然完全是免费的,不仅如此,亚伟还派专人对服务代理公司进行免费指导。唐可为亲自指导的北京睿哲速记服务公司已经成为亚伟速录北京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竟然还有这么“傻”的公司?面对记者的疑问和不解,唐可为很释然,在他看来,速记服务的市场完全是公开竞争的红海,不同层次的客户对速记服务同样有不同级别的需求。面对全国庞大的速记服务市场,唯有发展更多的速记服务公司,培养更多的速记人才,才能让亚伟速录真正地惠及更多的人。而这,正是亚伟速录机的发明人——唐亚伟教授毕生的追求。“我就是为了速录事业而生的,”唐可为笑称,“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逼着’我迈入了速录行业,但现在我已经心甘情愿的把速录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唐可为说,直至今日,九十多岁高龄的唐亚伟教授,也会因为电视上某次重要会议里出现速录师的身影而兴奋不已。
大有“可为”
对于唐可为而言,速录事业的停滞不前是最令他无法接受的事情。而作为速录灵魂的亚伟速录机的开发和升级就成为了唐可为的头等大事,在他率领的技术团队的努力下,双机连控速录机、无线速录机相继面世。“无线移动速录机的应用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电视台记者、摄像记者和速录人员组成采访小组,随时随地把采访内容转化为文字资料,”讲到兴奋处,唐可为站起来亲自为记者演示可以固定在腰部打字的无线移动速录机,“再次来到中国进行技术交流的美国人也对亚伟速录机的先进技术赞叹不已。”
2006年5月,国际速联主席迦瓦希柯先生专程来华与北京市速记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旨在开发欧洲的多语种亚伟速录机;2007年1月,亚伟中文速录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对亚伟中文速录机对国家贡献的肯定和奖励;在中国速记界人士的努力下,2009年国际速记联合会年会将在北京召开。亚伟中文速录机的发明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005年,唐可为入选“影响中国100人”, “速度,是唐可为的追求,他以超凡的速记速度创造了超凡的价值。”组委会的评语恰如其分。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唐可为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社会各界对亚伟速录的肯定和认可,“我的下一个‘狂想’是亚伟速录能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让全球华人共享亚伟速录,”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采访行将结束的时候,年届五十的唐可为仍然精力充沛。
陈喆/文

北京西环广场,唐亚伟教授之子——北京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可为和记者侃侃而谈。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身为亚伟速录创始人的唐可为不厌其烦地向记者阐述速录的魅力。
艰难起步
早在1934年,亚伟速录的发明人唐亚伟就创立了亚伟式手写速记,并把速记事业当作了一生事业的追求。1993年,唐亚伟凭借着他对中文速记的满腔热情,带领北京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数十名学科专家,秉承自主创新的精神,没用国家一分钱,耗巨资将其研制成功,发明了亚伟中文速录机。
产品的发明成功仅仅迈出了第一步,科技成果转化才是困扰许多发明家最大的难题。为了让亚伟速录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唐可为带着父亲的嘱托,挑起了亚伟速录机商业化推广的重担。1994年,亚伟速录机通过劳动部职业技能与技术鉴定,正式面向社会推广。
“亚伟速录机是1994年5月19日在北京计算机交易会上首次公开亮相的,”唐可为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景,“亚伟速录的产品介绍、现场演示和全新的速记思路非常吸引眼球,展会上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虽然影响很大,但效果一般,那次演示会仅仅签了两家代理机构。”的确,在当时五笔字型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亚伟速录作为新生事物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多数人还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亚伟速录终于出世了,”对于那次“失败”的演示会,唐可为的语气中仍然难掩兴奋。
柳暗花明
凤凰涅磐
“对普通人来说,或许不会花钱去买一台亚伟速录机,但却希望在更多的场合享受着速录带来的便捷服务,”唐可为的选择又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短短几年时间,仅速记服务一项业务,就给晓军公司带来150万的年营业收入。就这样,设备、软件、培训、代理、服务,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几大业务板块基本形成。
发展至今,亚伟速录的代理机构已经遍布全国,速录师接近5万人。国家劳动部在2003年颁布了新的职业标准以后,速录师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体系。速录技术已经成为高级文秘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国内,中华女子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许多院校都已开设亚伟中文速录机课程。亚伟中文速录机以其“同声录入”的神奇效果,出色完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九三学社、中央及各大部委重要会议的现场速录任务,并为在京召开的“第六次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和“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申奥”等数千场重大国际会议、各大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以及社会各界各个行业提供了高效、优质、全面的速记服务。
鲜为人知的是,加盟代理亚伟速录服务的公司竟然完全是免费的,不仅如此,亚伟还派专人对服务代理公司进行免费指导。唐可为亲自指导的北京睿哲速记服务公司已经成为亚伟速录北京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竟然还有这么“傻”的公司?面对记者的疑问和不解,唐可为很释然,在他看来,速记服务的市场完全是公开竞争的红海,不同层次的客户对速记服务同样有不同级别的需求。面对全国庞大的速记服务市场,唯有发展更多的速记服务公司,培养更多的速记人才,才能让亚伟速录真正地惠及更多的人。而这,正是亚伟速录机的发明人——唐亚伟教授毕生的追求。“我就是为了速录事业而生的,”唐可为笑称,“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逼着’我迈入了速录行业,但现在我已经心甘情愿的把速录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唐可为说,直至今日,九十多岁高龄的唐亚伟教授,也会因为电视上某次重要会议里出现速录师的身影而兴奋不已。
大有“可为”
对于唐可为而言,速录事业的停滞不前是最令他无法接受的事情。而作为速录灵魂的亚伟速录机的开发和升级就成为了唐可为的头等大事,在他率领的技术团队的努力下,双机连控速录机、无线速录机相继面世。“无线移动速录机的应用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电视台记者、摄像记者和速录人员组成采访小组,随时随地把采访内容转化为文字资料,”讲到兴奋处,唐可为站起来亲自为记者演示可以固定在腰部打字的无线移动速录机,“再次来到中国进行技术交流的美国人也对亚伟速录机的先进技术赞叹不已。”
2006年5月,国际速联主席迦瓦希柯先生专程来华与北京市速记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旨在开发欧洲的多语种亚伟速录机;2007年1月,亚伟中文速录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对亚伟中文速录机对国家贡献的肯定和奖励;在中国速记界人士的努力下,2009年国际速记联合会年会将在北京召开。亚伟中文速录机的发明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005年,唐可为入选“影响中国100人”, “速度,是唐可为的追求,他以超凡的速记速度创造了超凡的价值。”组委会的评语恰如其分。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唐可为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社会各界对亚伟速录的肯定和认可,“我的下一个‘狂想’是亚伟速录能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让全球华人共享亚伟速录,”长达四个多小时的采访行将结束的时候,年届五十的唐可为仍然精力充沛。
前一篇:先赢后输,吉大队无奈结束连胜
后一篇:远洋地产:告别的不仅是logo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