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养育儿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有阵子我去幼儿园接小秧,小秧一见我,就会双膝一软,一瘸一拐地以一种特别惫懒的姿势拐出来,扑到我怀里时,基本上就完全赖在了地上,全靠妈妈抱着才算没有委顿在地。而且,一秒钟前还很平静的面容瞬间皱成一团,嘴里多半会喊一嗓子什么,拖着哭腔。
这句哭腔的内容根据形势而变:如果爸爸来了,就会哭诉“他怎么来了?”。
如果我一个人来,就会哭诉“姥姥怎么没来?”“爸爸怎么没来?”。
又或者其实只不过是一句:“我要尿尿!”
每次我都要装模作样地哄她一番,搂着她问:“哎呀,小秧,有什么事情令你不满意呢?说给妈妈听听吧?”
小秧就会絮絮叨叨地说点极其无稽的话,内容完全天马行空,从还算有点谱的“我想姥姥奶奶了”到“今天怎么没刮风”,都是她拖哭腔的理由。
而我也都很配合地解释说:“姥姥奶奶不是今天来呀。”“今天没刮风也许明天就刮了呀……”之类。表现相当昏聩。
有天秧秧这么表演的时候,终于被班主任老师看见了。班主任睁大了眼睛,吃惊地问:“啊?秧秧这是怎么了?刚刚还好好的呀?有什么不高兴呢?”
一问原因,只不过是撒娇病发作,班主任更吃惊了,说:“啊?秧秧还会这样??”
这下子轮到我吃惊了,我问班主任:“她平时在班上不这样?”
班主任说:“从来不这样啊!秧秧是模范生,总说自己是大姐姐。平时表现特别好,都是她给别人做榜样啊!有次摔倒了爬起来什么事都没有啊!所以刚刚我吓了一跳,以为出了多大的事儿呢!”
一边说着,秧秧还一边像个树袋熊似的抱着我的腿,一边哼唧一边唠叨。我摸着她的头,对班主任说:“看来,就是跟我才这样呗。撒娇呢。”
秧秧那阵子的确有撒娇症,而且是见了我才犯。本来好好地,见了妈妈就扑到怀里,半真半假地哭几句,做委屈状。如果我不在呢,那就什么事儿都没有。
这让人想起小时候就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科学家观察幼儿。小男孩把手弄破了,并没哭,只是开始在家里到处找妈妈。终于找到了,这才举着小手哇地一声哭出来。
可见小孩子哭也不是真的就受不了疼,就是想跟妈妈借机撒娇。
这方面我是很惯孩子的,特别自己家是小姑娘。小孩子撒娇没关系。我们在台湾玩的时候,小秧因为一点小事不高兴,就拖着哭腔气愤愤地说:“妈妈!我想哭一会儿!”我就摸摸她头说:“没问题,想哭就哭,妈妈允许哭。尽情地哭吧。”
小秧就拉开嗓门哭了几声,然后就没事了。
我们那天的导游兼司机小丁后来说,这句话他印象太深了,小秧太乖了!哭都还要先打个招呼!小丁感慨说:“如果小孩子都是这样,我就不怕生。我很多朋友的孩子啊……真是好想替他们管教一下!”
我听了也笑。小孩子撒娇没问题。特别是小女孩,我总觉得更是可以惯着点。但是宠爱不等于骄纵。可以为一点小事跟妈妈撒娇,可是不能因为任何事把怒火用不礼貌的方式发到别人身上。有次小秧去幼儿园情绪不好,把本子摔在老师面前,我就当场把她拎出去教训。我必须让她懂得,这种行为绝对不行。
而且我从来不觉得正当管教会伤害孩子。我觉得正当管教会传达给孩子是非观。而且,会避免孩子在社会上,因为糟糕的习惯而遭受的冷暴力。旁人的不屑,白眼,莫名其妙的疏远,不受欢迎的感觉……才真的会伤害孩子。
对妈妈撒娇,是家庭关系,亲子相处模式的问题。有的妈妈严格一点,有的妈妈肉麻一点,这都没有关系。其实孩子都能感觉到妈妈的爱。
但是对着无辜的旁人把垃圾情绪肆无忌惮的传达,就是教养问题了。我见到很多成年人,只要自己心里不高兴,就随便将垃圾情绪污染到四周,好像情绪不好就有理了,全世界就亏欠了他。然后还有事没事愤愤不平地说自己总犯小人,总被歧视,被针对,最后说这个世界冷漠不公平,自己怀才不遇云云……
而宠爱孩子我觉得没关系,允许哭,允许撒娇,允许小题大做。我觉得都无所谓。事实上,小秧这种撒娇期也不会总这样。等她玩腻了,也就懒得每次都演这种戏码。比方说近一个时期,她就没有这种毛病了。
培养孩子,我总是想到十几年后。我想,女孩子娇气一点,不过是一种风格。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无关痛痒。但随便撒泼,发脾气,无论男女,恐怕都没有什么人会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