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什么非吃不可

(2011-12-29 11:43:34)
标签:

饮食

牛奶

育儿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我一直都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事情是人为观念,比如孩子必须喝牛奶,结婚必须买钻戒。牛奶的营养价值我想肯定毋庸置疑,不过,羊奶、马奶以及其它哺乳动物的奶为什么都没有牛奶那么“红”呢?我想,应该不会是“所有哺乳动物里牛奶对人体最好”,答案或许应该是“牛奶产量比较大”。

 

当初我选择母乳喂养到秧秧一岁多,自然离乳之后,只有很短的一个时期,给秧秧继续喝配方奶,做为一个过渡。很快,两岁左右,秧秧就彻底告别配方奶了。而且,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她从奶瘾宝宝,变成了不怎么爱喝牛奶。现在,她只喝那种甜兮兮的儿童牛奶,而且主要是因为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喝。不过,这种牛奶,对我家来说,更多的是做为一种与小朋友一起喝的零食,并不是每天都喝,也不是非喝不可。

 

我不是营养专家,也不很懂营养学。我只是觉得,动物都是断奶后就开始吃食物的,那么婴儿既然长出了牙齿而且也可以消化的时候,对奶的依赖应该就没那么大了。在我眼里,牛奶以及奶制品就是各种营养物质中的一种,依照人类的杂食属性,适当摄入就行了。

 

我买菜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时令菜优先,包括一些海鲜也如此。便宜,好吃,而且也较少适用添加剂和其他人工手段。第二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丰富,无论是颜色上,营养上,还是种类上。很多人总问我,你们家怎么很少吃米饭?其实我一直觉得,不是我家米饭吃少了,是你们的主食太单调了。米饭,在我看来是主食的一种。常看我微博晚餐记录的朋友可以注意到,我家的主食也尽量做到粗细搭配,每天不同。

 

而说到牛奶和奶制品,我并不觉得非得一天喝上几大杯牛奶才好。做饭时会放的黄油,奶酪,都是奶制品。零食里的酸奶,儿童奶酪,也是奶制品。而这两部分,我都选择进口品牌。同时,我自己每天喝咖啡,放牛奶也很多,这方面是进口牛奶和三元牛奶轮流买。而且,习惯喝咖啡的朋友们一定有经验,蒙牛伊利之类的牛奶,不知道为什么,打出的奶沫就很不正常,甚至会打不出奶沫。而三元牛奶看起来比较稀,但倒是可以打出正常的奶沫。

 

酸奶我常喝的牌子有三元和完达山,坦白讲,我也没什么别的判断,但就觉得这两个牌子的东西喝起来味道比较正常。蒙牛伊利之类,仅从口味上,我都喝不下去。

 

我判断食材的标准,除了我自认为还算有点灵敏度的口味以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铺货量。我基本上不会买那种铺货量过大的生鲜产品(粮食除外)。比如有的鸡蛋,号称怎么绿色无污染,但是全国各地超市一半的品牌鸡蛋铺的都是他们家的货,这让我实在很怀疑。

 

购买生鲜产品,我倾向于本地品牌。一方面觉得这种仅供给周边地区的还能稍微保证点品质,另一方面觉得挨着近似乎监管起来方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地品牌的生鲜农产品运输周期短,所以应该不需要放太多添加剂来保鲜——据说很多外地运来的蔬菜为了能长期保存,菜农都会上点“手段”。而我买本地的蔬菜,当天就运过来了,菜农大约还有可能省掉这笔“手段费”。

 

总之,我既不迷信牛奶也不迷信鸡蛋。比方说牛奶的补钙功效吧,我想,其实补钙的食物也很多,比如海虾,排骨,甚至大白菜。即便是牛奶,也有很多种制品。加上多晒太阳等等,丰富饮食未必就输给天天一杯牛奶。

 

鸡蛋也是这样,肉类,海鲜,大豆类制品都含有很多丰富的蛋白以及其他营养物。每天这样丰富的吃,我想其实肯定比指标性的每天一个鸡蛋更有营养。

 

我一直坚信,好的生活方式总是既美味又健康的,比如丰富而多样的美食。我也相信,哲学范围内很多提倡的东西最终反映在生活上也是有益的,比如从一个人的思想上来说,宽阔比狭窄好,丰富比单调好,灵活比死板好,探寻比迷信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术士(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