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土了

标签:
城市杂谈 |
分类: 闲话:絮絮叨叨 |
前阵子写游记,见到有人留言说:也真奇怪,一出境,也不过就是关口大厅,坐个大巴什么的,立刻就觉得洋了。一回国内,哪怕是首都机场T3航站楼,也觉得突然一股土气。
这话颇有点“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意思,猛一听简直是崇洋媚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须知我们的T3航站楼也是外国建筑大师力作呀,肿么就不如人家了呢?
但是,我得承认,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是否本国特色就一定土气呢?也不是。我们去那些驴友酷爱的古镇村落,保留完好的古建筑,都只觉得美丽或是震撼,绝对不会觉得土气,此可见民族的确实就是世界的。
土气到底是一种什么古怪的感觉?让我们来一点点的回忆,到底差别在哪里吧。
在香港,我曾不遗余力的赞美过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并预留线索,打算在后面分析它的美。维多利亚港的美丽,除了有依山傍海的地势之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隐形的人为因素:规划。
规划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是你可知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真正具备合理规划的新城?当然,我不知道国外的城市规划到底在怎样的机制下进行,但是你确实可以看见其规划的成果。规划不是一笔画过去一个8车道的某某大街,再一笔画过去一个两边都是一种颜色款式建筑的某某大道。规划有严密的思路和控制,规划要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负责:道路与基本设施的关系?几米的马路行人需要多久通过?城市天际线到底是什么样?每一处究竟是哪个部门在负责?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三年内,五年内,十年内甚至百年内,尚有那些发展的余地?
规划绝不是一笔划出几公里的面子工程,可惜的是,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这样的运作方式。北京的平安大街,当初大笔一挥,做北京风情商铺状。可是这两边4车道宽度动辄十几二十米的马路,让人如何逛呢?这些挨着马路的商业,让人如何停车呢?不知道是谁在做决定,反正此人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最终,大家也看见了,平安大街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城市的轮廓无人负责,到了具体的地方呢?同样如此。我们在香港的南丫岛,这里大概也相当于香港的郊区农村一类了。小小的山上,每隔几步就是一个铭牌,上刻着政府某部门于某年月日对此处进行过维护和修缮。仅凭这铭牌,你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这山路维护由具体哪个人来负责。这件事难吗?技术含量高吗?一点也不。区别只是,做与不做。
在香港南丫岛的一个小角落,因为有少少的几家住户,就有一个非常正规的儿童游戏场。并且,在香港我所见到的所有儿童游戏场,旁边必然有一个干净的运转良好的卫生间。有这样的环境,也难怪人家的孩子不随地大小便。而在北京,有几个游乐场旁边会有卫生间呢?南丫岛的这个儿童游戏场虽然不大,但设施一丝不苟,在树篱边上还有塑胶软垫做为护栏,以防止儿童被树枝划伤。
小小的南丫岛我就看到了两个设施完备的儿童游乐场。游乐场之一。
这一切,也会有一个清清楚楚的铭牌,告诉你这个东西由政府哪个部门来设置。换句话说,这一切由谁负责。
浅水湾边上,山顶一路上,有很多豪宅。香港阔人品味都很好吗?非也非也。我在山上会看到一些占地不小,且有私家泳池的住宅,建设得不敢恭维。但是不要紧,他只能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内如此。出了此范围,你又见到政府的铭牌。而凡是政府负责之处,总不会太难看。因此个别建筑品味再差,也不至于影响街景。
我在国外的朋友说,国外很多地方,物业并不像我们的物业权利这么大。小区配套设施和景观绿化一旦建好,物业只能维护,不能任意拆改。任何一点改动都要有相关报批手续,还需要有资质的建筑师或园林师或种种之师表示对此动作的设计与施工负责。甚至包括你自己家里装修,都要找相应资质的设计公司来替你负责。
简而言之,每件事必须是专家技术人员来做。但在我们这里,决定建筑风格,规划风格等等极其专业事务的人只有一个:领导。我想每一位技术人员都会有这种感觉:中国的头头们,是最喜欢对专业事务指手画脚的头头。无论你做的是多么专业的事情,他都要总结性地提出点可笑的意见,以听众位手下的谀词如潮。我到现在也不明白,那些屁都不懂的头头们,怎么就觉得自己英明神武,随便说一句话就能超越有几十年专业经验的专家呢??
不要求专家负责,甚至没有专人负责,这种混乱的状况使我们的城市很多角落都越来越丑陋。以我们社区为例,社区门口的一块小广场就彻底处于三不管的状况。建设时,这里算是小区配套建筑,无论是规划还是建筑风格,都与小区浑然一体,非常好看。但建成后,这里似乎又不算小区院内,小区的物业就理直气壮地不负责这个区域。于是,某天来了个商家,租下了门口一个小商业楼,然后他们拔掉楼附近的树,砌筑了极为难看的花坛,他们的工程车压坏了漂亮的碎石路,然后用水泥胡乱修葺了事。
问市政,又说这是小区的地方。问小区,又说是市政的地方。总之,没几天,漂亮的小广场就面目全非,乱七八糟,美丽的精心铺设的石子路就变成了千疮百孔的烂头疮。
而小区院内更不用说了。物业每天积极地进行各种奇怪的动作,任意拆改原有设计,任意加装他们认为好看的东西——比如动物园风格的、硕大的、黑褐色的、形状怪异的假山石。他们做这些事不用经过任何人的指导或者同意,想拆就拆,想改就改。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人管。这事儿该谁管呢?不知道。反正你打100个电话,这100个电话都会告诉你: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归谁管?对不起,我们不知道。
而在香港,这事儿归谁管,清清楚楚地就写在旁边的铭牌上。或者你自己负责,或者政府负责。公共场所与私家地盘一清二楚,推无可推。有人负责的地方,与没人负责的地方,又怎么会效果一样?
建筑市政如此,那么人呢?我们的人为什么显得土头土脑?你一定很奇怪吧。我们都知道,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最不守规矩。这总是你们自己的素质问题了吧?总不是管理者的责任了吧?我们也有红绿灯,你们不遵守呀。
在香港和东京,我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你会不由自主地遵守红绿灯纪律,因为这样最安全方便。首先,这些红绿灯设置非常合理,当行人遵循绿灯过马路时,不会有车辆和你争抢。但是在北京的很多路口,一次行人绿灯不足以让你过这个马路。除非你拼命跑。而马路中间并没有一个供行人分次过马路的临时停留地带。其次,行人通过绿灯还很可能与右转车辆有冲突,虽然是绿灯,但一辆接一辆的右转车辆开得不亦乐乎,让你根本没法过马路。而在香港,我发现在很多十字路口,红绿灯能够起到人车分流的作用。当绿灯亮起,四个方向的车辆都要停,行人可以从任何方向非常安全地过马路。同时,红绿灯距离也很合理,你总能够很近便地找到安全过马路的方式。
同时,对于开车的人来说,香港和东京的红绿灯设置都很有效率。简单来说,你会觉得车子等一次红灯,接下来就会连着很多绿灯。车流行驶非常通畅。
而在北京,正相反。你永远是等了红灯,到下个路口再红灯。这真的不是运气问题,这是因为交通信号灯设置缺乏科学管理和规划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尾气特别严重,也跟这些车子在不断地停停停有关。
所以,你会觉得东京香港虽然又大人又多,却井然有序。而北京虽然处处是N车道的马路,行人车辆却一团混乱。这不是我们市民的素质问题,根本就是设置问题。设置对了,市民自然会选择最便利文明的方式——如非没有办法,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闯红灯呢?
在香港,警察随处可见,解答游客及市民的问题,是他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北京,你向警察问路当然也可以啦。不过,你得先找到一个警察才行。有时候警察多了,你也不敢随便上前问了——因为这天的警察多,总是有些特殊原因,人家是来维持秩序的,不是回答你问路的。
除了警察以外,在香港,山顶,各个大厦,都有专门的咨询台。永远是一个体面干净的工作人员坐在那里,精神饱满地等着你来问他。机场之类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几年前去东京,曾经有过巨大的落差感。在日本,你向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咨询,对方都立刻满面笑容地尽力回答你。你提出任何要求,对方都会尽量为你提供帮助——不管你是找厕所还是想让她帮你合个影。
而到了首都机场,我们考察团想合影留念。问了无数个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都是冷冷的一句:不行,我正在忙。事实上,这些穿着漂亮制服的地勤人员,很多就只站在那里两人聊天。我也不知道她们到底是在忙什么。
这样的城市服务,天长地久,让我们国人个个小心翼翼,不敢随便问,凡事做好了被拒绝的打算。大家眉头紧锁,慌里慌张,心急之下大呼小叫,可不是一股土气扑面而来吗?假如习惯了发觉事事都能找到负责人,人自然从容自信的多,也就显得洋气了,国际化了。
所以,所谓洋气或者土气,并非因为我们崇洋媚外,心理作用。其实所谓土气,就是一种混乱,浮躁,无秩序,无细节,粗制滥造,漫不经心,没有人负责,没有人关心的综合感觉。而这些,也不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