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梯历险育儿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五月1日去烧烤的那天早上,我们家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电梯历险记。事情过程如下:
当时我们拿好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连秧秧也兴奋地背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她的应急用的尿不湿,薄衣服,一些车上吃的零食等等。我和她一起走到电梯厅里,秧秧就跑过去按电梯按钮。
然而早已在门口准备锁门的秧爹却迟迟没有出来,我等了又等,他在门口不知忙碌些什么,也没动静,就是总不出来。我忍不住走到电梯厅门口看他到底在干吗。这时电梯门开了,秧秧迫不及待地冲进去,我一边嘱咐说:秧秧慢点,等着妈妈。一边赶紧往回走,可这时候电梯门已经开始关闭,秧秧发现我还在外面,小脸一下子变色,惊恐地喊:妈妈!妈妈!!
我赶紧冲过去想阻止电梯下楼,可晚了一秒,电梯门关上了。我又狂按电梯按钮,但是仍然晚了一秒,电梯下楼去了。电梯里传来秧秧惊恐万分的哭声,我大喊:秧秧不要急,妈妈马上来接你!秧秧不要怕!妈妈会找到你的!
秧爹总算出来了,一看情况都明白了。我家楼层很矮,所以我赶紧从楼梯冲了下去。我想,到了一楼,电梯门一开,秧秧看到我在等她就没事了。我飞快地冲到一层,听到秧秧的哭声,老远就大喊:秧秧别急,妈妈在这里了!
可进了电梯厅一看,秧秧居然没有从电梯里出来!电梯在一层,可是关着门。秧秧在里面哭,我忙按键。可是楼上不知道谁比我早了一秒,电梯又上去了!
我想也许是秧爹按键了。然而电梯在三层没有停,继续向上走,一直到了16层才停下来。秧秧惊恐的哭声越来越远,但我也不敢乱跑了——这么高的层高,电梯比我快很多,如果电梯又到了一楼秧秧看不到我岂不是更慌张?
到了16层,如果没人,电梯自然会下来。如果有人,人家大概会带她下来。所以我应该守在这里。
这几秒钟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电梯终于从16层下来。偏偏到了7层又停了。可是自从电梯到了16层,我就听不见秧秧的哭声了,让我无法判断事情的进展。
因为在7层停留了一会儿,我觉得良久电梯才到了一层,里面出来一对青年男女,而秧秧不在里面。这两个人穿得很少也没有拿包,也不可能把秧秧藏在身上……
他们两个人在说一些家常话,显而易见,他们完全没看到秧秧。我立刻打电话给秧爹,想跟他说:秧秧不在那部电梯里,也许是她在16楼自己出去了。你赶紧去16楼,然后喊她。如果不在,你一层层找。楼梯是防火门,她推不动的,应该不会进去。我在一楼守着,这样秧秧总不会跑到外面去。我甚至想,如果这样还看不到秧秧,我就一边叫保安调监控录像,一边报警。
正在拨电话,另一个电梯开门了,我赶紧往里看。可还是没有秧秧,出来一对老先生老太太。这对老夫妇一见我就问:是不是找那个小女孩?
我忙不迭点头。他们说:别担心,她在她爸爸那里,我们送她过去的。
我连声道谢,两位老人说:我们一进电梯,看见她在里面哭。这小孩挺明白的,跟我们说她住在三层,我们就把她带过去了。她见到我们就不哭了,而且她是个明白孩子,说得很清楚,见了那男的说是她爸爸。
这时电话铃响,秧爹说:别着急,秧秧在我这里。
随即老夫妇走了,我打算上楼去找他们。旁边一个电梯开门,秧爹带着秧秧出来了。秧秧已经不哭了,但见了我又立刻扑到我怀里大哭起来。我赶紧抱她,摸着她的头发,连声安慰她。
我搂着她说:秧秧,你看妈妈总让你不要自己乱跑,不要跑在前面,你现在明白了吧?这都是为了安全啊。
秧秧拼命点头。
我又说:刚才是两个爷爷奶奶送你去找爸爸的对吗?
秧秧哭着说:是。
我表扬她:他们告诉我了,说你表现的很好,你告诉他们你住在三层,你说的很清楚,所以他们就带你找到了爸爸。
秧秧听到表扬,虽然还在哭,也连忙说:是我让那个爷爷奶奶带我去找爸爸的。
我说:秧秧,你非常棒,你记得咱们家在三层,而且你告诉了那个爷爷奶奶。这是秧秧自己想办法找回了家,你表现的好极了。以后你还要把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背下来,这样就更安全了,知道吗?
——最近我们让秧秧背我们俩的手机号,她总是嬉皮笑脸,然后把手机号改来改去。似乎只觉得是个游戏,没必要好好执行。这次她可是使劲儿点头,一边紧紧抱住我。
在车上,我和秧秧讨论了一会儿她方才那几分钟的“走失”。先是讲解了一遍电梯工作的原理,告诉她当时她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
1.
2.
3.
秧秧这次不嬉皮笑脸了,认真地听着,并时不时应和两句。我还让她给爸爸讲一遍她是怎么非常聪明地请那两位爷爷奶奶帮忙的,秧秧就声情并茂,很严肃地讲了一遍。爸爸也认真地应和说:哦!啊~这样啊~秧秧真了不起……
毕竟是受了惊吓,随着车子上了大路,秧秧渐渐睡着了。
到了烧烤的地方,见到她的小朋友一一,我又让她给一一讲她的历险记。秧秧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闹着要吃串,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和一一去玩儿了。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孩子受了惊吓,父母应该尽快“岔乎”过去。不要一遍遍强化这个经历。我倒是觉得应该多多说出来。我个人经验是再大的事情讲上100遍,也就没什么感觉了。不管是恐惧的,还是感人的。
这次电梯历险记有点像一次模拟走失训练。其实我们家的环境很安全:每层只有四户,电梯厅只有一个入口,消防楼梯的门需要一些力气才能打开。所以秧秧基本不可能自己到处乱跑到我们找不到的地方。而一楼的消防楼梯和电梯厅都只有一个外门,守住那里,万一有坏人(当然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也没办法把秧秧带出去。
所以,在这次有惊无险的模拟走失训练里。最严重的错误是我犯的:秧爹一个成年人,他慢一点就慢一点吧,我干嘛去看他呢?我应该看的是秧秧啊。
接下来我的反应倒不算慢,可阴错阳差,总是晚了一步,而平时半天没动静的电梯偏巧这会儿还挺繁忙,这层停了那层停。
而整个事件中,表现最好的其实是秧秧。她见到人,立刻镇静下来,向人家求助,把情况说的清清楚楚。也难怪那对老夫妇反复强调秧秧“挺明白的”。其实对于秧秧来说,整个过程还算简单——不像我和秧爹在外面,盯着电梯数字变换的感觉那么一波三折。
而秧爹表现也不错,他并不乱跑,而是守在“事发地点”。假如他当时也慌张跑下楼,那对老夫妻带着秧秧到了三楼看见没有爸爸,秧秧恐怕又要多受些刺激。当然秧爹也自我反省说:我没反应过来,其实听见秧秧继续哭,又看见电梯往上走,我应该赶紧按键,让电梯在三层停住。
对于安全,我自问平时真是很小心了:带秧秧从来都寸步不离,基本不带她去人多而开放的场合。那时候一个人带她,就只去人少清净的超市,昂贵一点也无妨。每次上厕所不厌其烦地带着她,让她在隔间里陪我,甚至有阵子选择商场的重要因素就是是否有母婴厕所。
基本上从秧秧能听懂话起,我就反复告诫她在公共场合必须和妈妈寸步不离,否则就会被坏人带走。我甚至从来没有让任何阿姨保姆单独和秧秧在家里待着过,更是从来没有在外面让任何陌生人(包括服务员之类的固定工作人员)帮我照看一下秧秧然后自己去上厕所或去前台拿纸巾或别的什么。等等等等。
然而今天这样的意外,也只是一闪念,一秒钟的事情。所以除了父母要非常警醒之外,对孩子必须的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知道不能乱跑,让孩子背家里电话号码联系方式具体地址,让孩子知道如果走失应该向谁求助等等。
这次电梯历险记让秧秧更加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之后她去爷爷奶奶家“度假”,中间打电话来。在和我说了几句她吃了什么,玩儿了什么之后,秧秧特意大声声明:我把爸爸的电话号码背下来啦!这是我自己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