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岁改变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新年一过,秧秧就满三岁了。以前人家问秧秧多大,她常常不好意思回应,羞涩地躲到我背后。现在就很喜欢人家问她多大,每次都趁机大声宣布:我三岁啦!
三岁,的确和两岁有很多的不同。三岁大概算是小朋友的入门门槛,最近也常常感觉到秧秧彻底脱离了婴儿期。在英语里,大概孩子们就是这么大开始由IT变成SHE或者HE的吧。
以前走到哪里,秧秧都更像是一件行李,或者一只小动物。两岁以前她坐飞机只要一折,没有座位,可不就是一个小行李吗?两岁开始,她有了座位,机票五折——这个状况会一直到12岁。
以前带她住宾馆,从没人问我们她要不要加床。现在人家问她多大,都会再问一句:孩子要不要加床?这也让我突然浮想联翩:也不知道当孩子六七岁上小学时,已经和父母分房间的时候,出去旅游该怎样定宾馆呢?想不清楚,总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吧。
以前去餐厅吃饭,人家见了秧秧就直接拿来宝宝椅。现在去餐厅,如果我们不特别要求,人家不会拿宝宝椅,而秧秧也确实在家里也都不用餐椅了。
以前我记得带秧秧在宾馆吃自助早餐,从来没人向她要钱。这次定完宾馆,人家一听说三岁,还特意打电话说:超过 1米2的孩子早餐要收费的。
我其实也不知道三岁的孩子到底该多高,但印象里总觉得1米2大概是可以上小学的高度。回答说:放心吧,刚三岁,还不到1米呢。
看看,三岁啦,人家开始担心她吃东西的成本啦。大概怕她万一是个超过1米2的孩子,进了餐厅上演一出“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前几次带她坐飞机订机票,都用出生证登机。这次订机票时仍然填用出生证,卖机票的客服还特意问:到底多大?三岁?还好,还可以用出生证。
由此可见,可能再大一些,就不能用出生证了。
以前带秧秧去健身房游泳,从来没人阻拦。但夏天最后那次去,突然有个工作人员问她多高,似乎到了一定高度就不再能跟爸爸妈妈免费进健身房,而秧秧目测已经跟那个高度较为接近了。
很多玩具的包装上,都写着3岁以上适用,大概三岁的孩子就不太会往嘴里乱塞东西,乱啃零件了吧。
秧秧以前永远是最留恋妈妈,最近开始思念小朋友了。前阵子生病一周没去幼儿园,在家里哭着要去。我说你病还没好,妈妈陪你玩儿给你讲故事行吗?秧秧抽抽搭搭地说:我想念我的小伙伴了!我要和小伙伴玩儿!
秧秧在一岁之前,麻烦是她的主要属性。她稍有不如意就张嘴哇哇大哭,我看遍周围,简直没有哪个婴儿比她脾气更急躁更爱哭。客观证明是所有在我家工作过的阿姨都觉得秧秧脾气很大。主观印象是一岁之前,秧秧好像很难超过一小时不哭不闹。不满一岁的秧秧还是可怕的恋母狂,片刻不能离开妈妈,我记得那时候我经常一边右手吃饭,左手还抱着秧秧。这可怕的孩子还在五个月和1岁左右有过两次莫名其妙的夜啼,每天半夜哭闹数次让我无法入睡。我这人睡眠不好就会崩溃,所以在耐着性子找了各种原因之后,最终处在心理崩溃边缘的我采用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招:爱哭哭去,看你还能哭死?这才算让她闭了嘴。
总之,秧秧一岁以前是超可怕的记忆,那时候我每天都觉得自己活的很悲壮,愚蠢的生了个孩子让自己陷入可怕的泥沼之中。人家孩子只要不冷不热吃饱喝足有的玩就能高兴,我家孩子好像就没什么高兴的时候。偶尔咧嘴一笑,随即又大哭大闹起来。唯一省心的是当时坚持母乳喂养,她倒是没有生过病。
那真是暗无天日的一年,直到一岁以后秧秧会走路会说话才好了些。
但一岁到两岁之间的秧秧大概还没想好到底是继续当小恶魔还是乖乖当个小朋友,她一直在乖期和不乖期之间反复徘徊。乖的时候让我母爱爆棚,不乖的时候让我火冒三丈。不过,大概人心总是向善,秧秧的乖期越来越长,不乖期越来越短。虽然现在也偶尔会有不乖期,但那只是像生活中的各种麻烦一样,虽然不可避免,也还可以忍受。甚至我可以说,现在,在大部分时间里,可爱是秧秧的第一属性。
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公立幼儿园多数三岁才收,现在渐渐明白了:孩子过了三岁基本都能或多或少的与大人正常沟通和交流。看看周围,最闹人最可怕的小恶魔过了三岁多少都能听懂几句人话,做出点人类的正常行为了。所以那些孩子不满三岁而处于焦头烂额状态的妈妈,可以把希望放在三岁时——三岁左右的孩子虽然不见的个个都能省事可爱,但至少比起之前的不可理喻,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至少,三岁孩子哭闹的时候总能伴随着语言的诉求,也总能对家长的劝解略作回应。比起闭着眼大哭不止,让家长在一边莫名奇妙的小动物时代已经好很多啦。一岁是标准的婴儿期,两岁是婴儿和小朋友的徘徊过渡期,到了三岁,就是个可爱的小朋友啦。以前在游戏场,总觉得秧秧是个腿脚不利索的弱者小家伙,看着旁边的大孩子呼啸而过胆战心惊。现在秧秧在游戏场虽然也算不得高大,也算是手脚灵活动作利索,仿佛也是大孩子中的一员了。
所以难怪很多妈妈选择在三岁进行职业回归,很多家庭选择在三岁让孩子进入幼儿园。家里的小婴儿变成小朋友,生活当然也要发生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