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界杯儿童教育育儿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开幕了,一如既往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也一如既往地跟中国队没有关系。这个残酷的现状似乎很不可思议,以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为何就挑不出11个踢得不错的人?于是反思,整顿,换教练,抓官员,能做的都做了,却还是毫无长进。
我是个不懂足球且对此毫无兴趣的女人,但我却可以断定,中国足球想要达到日韩的水平,起码十年内没什么希望。我的证据来自于对于我家附近中国孩子和韩国孩子的观察。
我家附近有两个学校,一个韩国学校,一个中国小学。从场地来说,韩国学校的操场似乎大一些,但他们中小学合并学生也多。所以从人均面积来看,中国小学也不逊色。但两个操场的利用率却大不相同。每天下午,韩国学校的操场都热闹非凡,一直到傍晚,都有韩国孩子在那里踢球锻炼。那动静,那秩序,不像学校,倒像幼儿园。每天那个操场都会热闹很久,每次路过我都觉得那里放佛洋溢着孩子们过剩的精力。
而中国小学的操场永远是静悄悄的,偶尔看到有孩子,多半是升旗仪式。只有一次我看到他们上体育课,也是静悄悄的,有一队孩子在跑圈,一队在看老师的动作示范。放学之后学校大门紧锁,操场上立刻空无一人。
假如说,操场上反映的是学龄儿童的区别,那么社区里的景象则反映出学龄前儿童的不同。我们社区住着很多韩国人,院子里上幼儿园的韩国孩子也很多。这些韩国幼儿颇有点全民公敌的感觉。因为这些男孩在社区里横冲直撞,毫无教养,经常占领低龄宝宝的塑胶游戏场踢足球。最后惹怒了全体业主,禁止韩国孩子在社区内踢足球才算完事。韩国孩子不分场地踢足球确实不讲公德,但他们踢球的状态却让人尊敬。别看才都是五六岁的孩子,踢球水平如何我全然不懂,但比赛时那种彪悍认真的劲头,甚至能感动一向对他们很没有好感的我。
而中国男孩子,即便是上小学了也还还常常活跃在组合滑梯区,跟秧秧这种两岁的小宝一起争夺地盘。而韩国男孩子似乎只有三四岁以下才在这里,稍大一点的都在踢足球。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场地,就在社区周围找场地。从塑胶场赶走以后,他们就去门口的硬质广场上踢,去附近的公园里踢。几年前去日本参观考察的时候,见到日本学校那种大大的,开放的,随时可以玩儿的操场,就感慨难怪日本人足球踢得好,原来硬件跟得上。现在看了周围的韩国孩子,发现其实差距并不仅仅是在场地上。
虽然我不喜欢足球,但我觉得男孩子们肯定会喜欢——踢足球时的那种团队精神,那种驰骋赛场的感觉,哪个男孩子会不喜欢呢?然而,也许是学校为了便于管理,也许是课后的作业实在太多,也许是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总之,我看到的景象是,当韩国的大孩子在学校操场踢球的时候,我们的操场关闭着。当韩国男孩子在社区周围踢球的时候,我们的男孩子在玩儿滑梯。
秧秧幼儿园有次周末开运动会,租用了隔壁小学的操场。那是秧秧第一次在操场上玩儿,她当时就兴奋不已,在操场上跑个不停。我想以后可以多带她去操场上玩儿,但很快遗憾的发现,在望京,所有学校的操场都不对外开放,放学以后就关闭。我永远看到的,都是空荡荡静悄悄的操场。有时候想想,其实只要留一个值班人员,做好出入口,操场有什么难以管理的呢?而且还可以收费,既能创收也能利用。
我觉得,有朝一日中国足球如果有了起色,也不应该是因为国家的大力投入,终于选出并特训出了11个天才。而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果。好的教育是让天才或者人才们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将所有人赶到一条路上。
就像我昨天写的那篇文,有人就误以为我在讨论出国念书好还是在国内念书好。其实我并不是讨论到底哪个学校好,哪种方式更容易找工作,而是在讨论到底有几条路。我不反对高考,只是假如孩子们只有高考这一条路,那一定会有很多天才被扼杀。一个社会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强大的记忆力,还需要灵巧的双手,熟练的技术,矫健的身手,耐心的解答,体贴的服务,从容的态度,朴实的劳动,挺拔的身姿,独特的品味,幽默的言语……这些本应该都是平等的,但在我们的儿童教育中,依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我不觉得足球踢得不够好是个严重的问题,只是觉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还真是个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