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现象令人忧虑
(2013-02-15 21:53: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夏说八道 |
据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各地都有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过年的活动。肯定在春节期间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感人事迹,这些活动体现了社会的温暖,也给整个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空巢老人,有的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有的则是子女不在身边。比如我所在学校,过年前去慰问离退休老教职员工,一个学院就有好几十个,全校也有一两千空巢老人。有资料显示,到2050年,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到时候,养老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将更严重。
就空巢老人个人而言,年龄大了,年老体衰,体弱多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精神上对子女更加依赖,得不到满足的话,就会产生“空巢”综合症,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隐患,严重影响到老年人养老生活。
我们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尊老、养老的优良传统,要让每个老年人都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能有体面、满足的人生体验。
这样看来,志愿者行为只能是空巢老人赡养的方式之一,或者说只能是赡养中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我们应该让空巢老人赡养有更完善的措施。
在这里头,就目前看,应该从四个层面着手。
第一,还是得提倡子女赡养的义务。可能很多人工作比较忙、离家比较远,有可能还在海外,但是,不管有钱没钱、有成就没成就,毕竟还有个家,常回家看看,父母可能并不注重你带回家多少钱,他们看重的“精神赡养”,说说话,聊聊天,陪着一起看看电视做做家务什么的,他们就很满足了。现在家庭小型化,可能很多做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力不从心,我们呼吁尽快出台更多的相关居家养老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养老的免税政策、津贴政策、弹性就业政策。我们国家也提倡居家养老,这是一条国际惯例,值得借鉴。
第二,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特别是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再完善义工制度,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
第三,动员企业的力量。给企业公民提供奉献爱心的契机,鼓励企业在资金投入、产品提供等方面能有一些得力的措施,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的形象。
第四,政府要多投入。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到养老问题的解决中来,多想办法促进助老、养老状况的改善。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北京就联合社区和企业,建立了“一键通”、“一号通”等便捷服务,也提出“智能养老”的思路。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我们期待全社会对老人的关怀更多一点,关心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前一篇:为什么过年变得人情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