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最个性的女人
(2011-05-20 22:02:04)
标签:
施孝叔晋国《左传》公孙婴齐春秋时代文化 |
分类: 迷眼看史 |
其实翻过几遍《左传》,这个故事也见过的。但晚上偶尔翻到,从来没有今天这么深的感触。
《左传》记载的女性不算少,有“好”也有“坏”,春秋时代的女性,不像我们惯常想象的那样的拘谨,很有些个性张扬,《左传》中她们的喜怒哀怨,让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女人们,在儒家的父权制社会性别制度、文化没有占主流之前,那是另一样的两性关系景观。
我要说的是公孙婴齐(也就是声伯,鲁宣公的侄子)同母异父的妹妹,史不载其名,她被公孙婴齐嫁给了鲁惠公的五世孙,叫施孝叔,所以被称为施孝叔妻,这有些不公平,后话不提。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以想见,施孝叔大约已经降到了普通士人的阶层。
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派大臣郤犨来鲁国聘问,向公孙婴齐请婚。大约是鉴于与施孝叔结亲不在门当户对之列,公孙婴齐就把这妹妹叫回家,要她改嫁给郤犨,《左传》的原文是“夺施氏妇以与之”,很有些霸道。当时的婚姻已是“家族政治婚姻”的样子了,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公孙婴齐作为哥哥有权力这样做。
但是,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双方没有经过自由恋爱,但其妹当与施孝叔有些感情。她问:“鸟兽犹不失其俪,子将若何?”鸟兽都不会把伴侣丢掉,你施孝叔打算自己办?
施孝叔这人懦弱,又没有势力,怕得罪权臣,回答说:“吾不能死亡。”又不想死,又不想逃,意思是把夫人拱手送人。
那个时候,贞节观念什么的还不主流,改嫁不仅被允许,甚至被提倡。公孙家的女儿一看施孝叔这个窝囊样儿,一跺脚走了。看来公孙婴齐没有看错人,这施孝叔真的不行,要是凑合的话,估计公孙婴齐也不会把妹妹强夺回家再嫁人。
公孙到了晋国,给郤犨生了两个孩子。六年以后,郤氏在晋国内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夷灭。公孙是鲁国国君的亲戚,执政大臣的妹妹,就派人把她送回鲁国,“归之施氏”,你本来是施家的夫人,你再回施家吧。
公孙带着两个孩子就回来了。施孝叔亲自到黄河边上来迎接,估计他也没有再娶什么的。两人一见面,施孝叔就把郤家的两个孩子丢河里了。他可能要报复那个夺妻之恨。
施孝叔窝囊就窝囊在这儿,别人强大的时候老婆都保不住,现在人家倒台了,他倒是横起来了,把人家孩子给害了。用现在的话说,这施孝叔人品有很大的问题。
他这个举动,让公孙极为生气,毕竟孩子是自己亲生,怒曰:“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当初你保不住自己的老婆,现在你又不能慈爱别人的孤儿,还杀了他们,跟着你有什么好结果?!有什么奔头。我们现在说“伉俪”“伉俪”什么的,就是从这儿来的。
“遂誓施氏”,发誓不再回施家,再做他家的媳妇。这施孝叔估计以后打了一辈子光棍了。
我们从中国历史上看,贞烈的女性不算少,但大多数是为殉夫殉国什么的。直正鄙视一个男人的人品,坚决与之决裂的,怕是不太多见。
所以我说,公孙这位女性堪称《左传》中,堪称春秋时代最有个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