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雏议”,还是“刍议”?

(2011-01-29 10:59:03)
标签:

台湾

谦词

草野之人

词性变化

正式出版物

文化

分类: 夏说八道

近日,见一本书,叫《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心下诧异,是“雏论”,还是“刍论”?

一google,竟然真的有用雏论和雏议的,还不乏正式出版物,甚至出现在台湾的政府文件中。那到底是“雏”,还是“刍”?

还应该是“刍”,雏议是错误的。

查《说文》,刍,本意是割草,后词性变化,可解为草和割草的人。刍议,指草野之人的言论,表示很浅陋,乃谦词。

雏,本意是小鸡。可以指幼的,小的。你看电影里那些流氓,见了漂亮MM总是一脸淫笑,“原来是个雏儿啊”,就是这个意思。那雏论,莫非是小论么?自古可没有这个说法。

话说到这儿,想起另一个词,网络上经常用,有些名人也用,就是那个“私以为”大概是谦称自己的陋见;应该是“窃以为”吧,“窃”,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私”虽表示个人,但不用作谦词,古代没有“私以为”的说法。

倒是日语中有“私”,wataxi或wadaxi,就是“我”。莫非是日语?但wotaxi好像不是专门用作谦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