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行记 之崇明春晚

(2005-04-20 22:23:43)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崇明岛,三面环江,东临东海,伏卧在长江口海面上,东西向长76公里,南北宽度在13公里~18公里,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世界著名的河口冲积岛,被誉为长江口的一颗明珠。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第一抔沙露出江面;705年(唐神龙元年),于岛上设崇明镇;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1396年(明洪武二年)由州为县。1300多年来,崇明岛几经变迁,现已成为繁荣安逸的乐土。

       ——根据Google,摘自互联网

 

周四,我进城,回来很晚。刚坐定,电话就进来,说,明天去崇明,骑车。这时,是晚上十点。

我下楼,发现只是动议,于是准备物品和路线。这是一个仓促的事儿,对于那个陌生的地方,有些莫名的情绪,是冲动,或者是新奇的惧。我决定要去。

我们决定进行一场随兴而无心的远足。

周五八点多,我们出发,三男三女,沿逸仙路一路北上,历时一个小时,赶至吴淞口码头。出门时晴晴的天,但是一大早长江口却有雾,这时才通航,码头上挤满了要过江的人。从客运码头,我们无论如何是在中午之前,过不了江的了,何况还是自行车。经人指点,我们直奔汽渡码头,准备了几包烟,央卡车司机带我们过江。好在没费多少周折,即拦了两辆愿意帮忙的车。不过,仍又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轮船。其间,买了盒饭,在一个避风的墙角吃毕,体验一种落野的沧桑。

为了赶时间,我们放弃先到岛东堡镇港的计划,改去马上就要启程的的新河港。

我们站在船尾,看宝山渐渐远去。中午的长江口,雾气未消,但见江天一色,江海一线,又是别一种的气度。我去过重庆的长江,也无数次跨过武汉的长江,但均不如上海的大江,那样的大气和恢阔。只是那些侧身而过的巨型货轮,就可以让“大上海”之“大”字,名不虚称。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们才到岛上。另一卡车司机说,他可以带我们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在颠簸的后车厢,顶风强风和烈日,咧着嘴笑,那是傻子一般简单的快乐。这样的体验,是久居城市的人难以想像的快感。

而这样的快乐,打乱了我们起初的计划。我们本来打算,先到崇明东滩,看鸟,然后夜宿农家,早起去看日出。由于没有沟通好,这个一辆车的人并不明白我的意图,所以,下了卡车,发现方向完全不对。

我们只好临时改变行程,转赴东平。然后转回南门,即崇明县城。

崇明地势平坦,路况极佳。我们一路而下,感觉就像飞。

我们经过一片片金黄的油菜地,一片片粉色的桃树林,跨过一条条静谧的沟渠,穿过一个个祥和的村镇,完全忘掉了一切的烦忧和苦恼。在路上,这是一种流浪的心境,让人轻扬而无羁,洒脱而随意;在路上,我就是简单的独我,心似漂羽,自在飞花,自由的享受,正在此景。

我们终于赶在天黑之前赶到县城。

约好的校友来接我们,吃水产海鲜,然后K歌行乐,午夜方罢。县城的夜,平静而平和,骑车在夜的路上,不想归家。

我们找事前看好的一家浴室,花十八元洗蒸气浴,洗尽一天的风尘和疲劳。然后又加十元,在此间休息,因为,我们订好了车,四点钟,来接我们去东滩。而这时,已是凌晨一点。

东滩,是国家级候鸟保护中心,也是国际湿地保护中心。是来崇明必去之处,一是观鸟,另外就是看日出了。

我们四点半的时候,一路飞奔东滩,远远地看到东海了,太阳出来了。一轮红日凭地而起,倒也没有什么特别。我看过平原的日出,也看过高山的日出,如今看海上的日出,也不过如此。

早晨的东滩,清泠而空阔,但见一片片的芦苇、一群群飞鸟和独自行走的鸭子;也有赶早的农家人。我看过东滩的秋景,是结了一片一片的冰的。而这春上东滩,却是另一派的风景。岛上的人说,崇明的春晚。是啊,昨天在路直,他们到处挖笋子,还找不见呢。还有,上海的桃花即将殆尽,而岛上的桃花是开得正艳。岛上的人,也是极朴实亲热的人,我们问路,总是耐心解答,我们看花,也总是让我们去拍照,还好奇地问我的来路,问我们的起居饮食。崇明,是上海最后的传统之乡,而我们则像一群闯入者,在某些地方,引起此许的涟漪。这个最后的宁静厚朴的小岛,倒是让人有些留恋了。

从东滩回来,在江边捉小蟹,又看明代的学宫,还去寿安寺进香。有的时候想,有钱,又有闲,固然很好。不过,又没钱,又少闲如我等,如此朴素的远足,倒是另一番的情调。

因为风大,我们傍晚回吴淞口的航班取消,而宝杨码头的船,是不能带自行车的。我们只好“故伎重演”,拦车过江,我们拦了一辆卡车,两辆轿车,轿车上的人说,年轻真是好啊,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现在却放不下了。

什么能带来自由?是钱吗?对于没钱的人来说,钱是最大的自由;而对于有钱的人来讲,却是束缚了。

这一次,我们到的更远的码头,石洞口码头。到了宝钢,还往上游走。不过,无论如何,总算是过了江了。这次较快,只用了40多分钟就过了江

我们按着地图上看好的路,向着市区前进。

天黑之前,我赶到有路灯的路段了,赶到有路牌的路了,又赶到有有红绿灯的路段了。赶到外环,却下起雨来,我们在一个未完工的建筑内避了近一个小时,雨小下来,继续赶路。看着一个个越来越熟悉的地名,就感觉越来越有力气。一拐弯,远远地看到江湾镇。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这已是下船上岸三个小时了。

 

我们赶到我们常去的东北饺子馆,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喝着热热的饺子汤,竟一点也没有感到疲劳。

就在这么一个春雨淋漓的雨夜,我从崇明回到市区,春晚的崇明,已在记忆,而据说,晚秋的沙岛,蟹肥菊香,完全不是桃红菜黄、笋尖初露的模样。

四季里,季转景移,情随景动,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得意夫复如何?也须尽欢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