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迷眼看史 |
上次去上海书城的时候,在二楼的书海之中,看到一套散文集子,其中有张晓风。
看张晓风是很早了,大约从中学到大学,喜欢她的风格,那种把日常生活的屑碎琐事写得很灵动亲切的样子,每次读来,不禁会微笑起来,让人感觉到生活的好。
至今记得很清楚,她描写过的一个细节,就是她拿了讲义,等去学校的公车。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记忆犹新。那时,还是在高中吧?
后来,慢慢的,不知什么原因,在杂志上较少见到她了。也许是看生活类文学类的杂志读得少了吧。但是,在内心的深处,总是慢慢浮现出她所描绘出来的生活的可亲来,让人不忍离去的那种。
不料想,那日却又见到了。当时就有冲动,买一本回来,抓起来翻阅,却又放下。
我什么时候读她呢?
夜读?
睡觉前总是习惯读点什么的,这当然最合适不过了。可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睡前拿起的,总是以功利目的而看的“知识”书。
社会的高度体制化,已然让人的心灵自由局促到极少极少。
看张晓风是很早了,大约从中学到大学,喜欢她的风格,那种把日常生活的屑碎琐事写得很灵动亲切的样子,每次读来,不禁会微笑起来,让人感觉到生活的好。
至今记得很清楚,她描写过的一个细节,就是她拿了讲义,等去学校的公车。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记忆犹新。那时,还是在高中吧?
后来,慢慢的,不知什么原因,在杂志上较少见到她了。也许是看生活类文学类的杂志读得少了吧。但是,在内心的深处,总是慢慢浮现出她所描绘出来的生活的可亲来,让人不忍离去的那种。
不料想,那日却又见到了。当时就有冲动,买一本回来,抓起来翻阅,却又放下。
我什么时候读她呢?
夜读?
睡觉前总是习惯读点什么的,这当然最合适不过了。可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睡前拿起的,总是以功利目的而看的“知识”书。
社会的高度体制化,已然让人的心灵自由局促到极少极少。
说真的,很多时候,我都想,能像张晓风写的那样,挟了讲义,在路上遇到学生,然后,回来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