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成全自己,恶心观众

标签:
影评私人订制娱乐 |
分类: 映画人生 |
大光明1号厅里坐的满满当当,也不知是映后明星见面会的吸引力,还是来自电影本身。因为人多,就显得嘈杂,此起彼伏的笑声貌似还给人造成影片笑果还不错的错觉,也契合了影片本身,就像是出闹剧,但却显然闹的不够新鲜也不给力,三段故事虽有圆梦作为串联故事的主线,但这个梦却真的仅仅是梦而已,过把瘾就死的短暂快活,就跟冯小刚这部新作的特征出奇一致:看过就忘。
而从某种意义上,如果说《小时代》的拜金起码还贯穿了某种要努力才能纸醉金迷的道理的话,那么《私人订制》里的梦想就只能是梦想,而且得是必须得花钱才能短短享受的梦想,压根就再没有什么与你我有关的东西。从这点来说,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完全就不是他自己所标榜的“恶心自己,成全别人”,但从电影的质量以及第二段有关俗雅的讽刺,其实是冯小刚又一次成全自己,恶心了观众。
三段故事分别订制梦想,一个权力,一个金钱,一个高山雅士的追求。第一个故事范伟将干部演活,倒的确是影片中最为亮眼的一环。而且影片的套路至此也还算新鲜,四个人的变装秀和模仿秀都做的不错。借助对权力的讽刺,冯小刚和王朔似乎回到了原本青春年华时的恣意和张扬,但后来的审核风波瞄准的也正是这一段,不知修改之前的原貌又是如何。
到了第二个故事,冯小刚和王朔的小心眼就再度暴露。二者曾多次横对各种对他们二人俗的指责。大众传媒时代,与观众的关系却也是冯小刚不得不学的一门技术,所以尽管近两年的他言语温柔很多,但心里的小气就在这第二个故事中一览无遗。借住影片中导演以俗为本,进而追求雅,但却发现骨子里的俗没法治,而雅也成了类似于神经病式的自说自话。这段类似于自我告白和为己发言的故事,实在是愚蠢透顶,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来回来去,冯小刚都没在这部电影里尊重观众。
宋丹丹有关钱的故事就更为无力,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平生最大的想法就是有钱,花钱不算计。于是宋丹丹从一个底层人,摇身成了阔太。但一日游结束,她还是得回到生活中去,落寞的走在破败的街道上。现实与梦想,显得如此遥不可及。那么,影片中郑恺主动带给这位自己救命恩人的,到底是灾难还是生活的乐趣?
回过头想想,影片里给这些人订制的,是他们的梦想吗?四人组合倾心尽力,完成的都是你没有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的初级欲望,这远不是什么梦想。浮躁的影片只有各种段子,给予影片中人们的也是浮躁的欲望,这倒是与当下的社会不谋而合。冯小刚似是想利用最后的道歉提升点什么,但毫无关联的拼接又显得矫情。所以,《私人订制》本身就是个投机品,那满目的植入广告就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