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毒战》:于合拍片的新指向

(2013-04-06 23:41:45)
标签:

影评

毒战

娱乐

文/达达先生

港人北上至今,常落入丧失香港性一味迁就内地观众的指责,这的确是当下合拍片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往往无法在贯穿港片精髓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内地观众。《毒战》的应运而生,很大的一部分意义就在于,它道出了合拍片的一种新方向。

《毒战》虽然故事的整体看来是充分大陆化的,影片既没有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香港,也没有将故事的线索放在香港,甚至港星也不再是绝对意义上的主角。但是,正是在这样一部被纯粹大陆化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久违的港式警匪片的气势。

这当然得益于杜琪峰的掌控能力,他移植了颇多经典港式的意象放置在了影片之中,在片末堪称热血的枪战场面中,非常直接的正面冲击看起来要比现在很多警匪片通过音效和画面剪辑制造的感觉刺激的多。所以,尽管整部影片的桥段和节奏都能够在杜琪峰之前的作品中找到因由,但为了更加贴合到影片的整体氛围中去,杜琪峰还是在风格上做了某些改变。

杜琪峰的作品往往具有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但在《毒战》中,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被写实替代了。这种写实,不仅是表现在影片各种细节之上,还体现在影片故事和人物之上,没有了故弄玄虚的姿态,而是实在的讲故事抓节奏。所以观看《毒战》的过程是高度紧张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杜琪峰将影片以写实的姿态导入,在故事的讲述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色,也正是在这份基础之上,电影中的天津也被生动的以一个海滨城市的特色被展示了出来。

但是,杜琪峰的高明之处在于,尽管为了贴合大陆的气质,将影片变得更加写实化。但《毒战》所展示出来的意涵,却仍然是浪漫主义的。无论是孙红雷等内地警察前行中的枪战,或是古天乐颇为人格化的色彩,甚至是大聋小聋被神化了的本领,都不断的强调了这一点。

所以,《毒战》很好的结合了浪漫主义的内核和现实主义的外在,往大了说,便是很好的将香港警匪片的精神移植到了以内地位中心的类型影片当中去,在本土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在地化,做到了很高水准的文化杂糅。

所以,尽管《毒战》代表不了杜琪峰的最高水准,但在当下的华语电影语境中,却有其独特的意义。这份意义不仅在对于敏感题材的突破,更在于杜琪峰通过一部影片,去试探了合拍片发展的一种文化内核,这种试探,对之后的港陆合拍片是有极大意义的。毕竟,合拍不是两队人马的生硬拼凑,而是在寻求一种文化上的融合,从而获得多地观众的共鸣。在《毒战》的成功之后,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好的合拍片的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