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更好的生活》:美好的美国梦图景

(2012-01-10 09:38:34)
标签:

娱乐

分类: 映画人生
文/达达先生

《更好的生活》展示的是一个父亲对于生活的执着追求,这份追求骨子里却是对生命的敬畏,是要生命过的有尊严的努力,而当导演将这份追求和敬畏与美国梦的悲情交织起来的时候,《更好的生活》就更加具有感动人心的能力。

看这部电影的动力,来自于这张极具诗意的海报。暖黄的色调,父子二人前行的身影,朝向前方的光芒,步伐坚定,在由距离营造的某些无法言说的细节中,这张海报很有那么点浓缩精华的感觉。

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在在豪华发达的洛杉矶为生活拼命,他所做的一切或者说他拼命为之奋斗的东西,就是给自己和儿子一个更好的生活:买一个货运车,更好的去掌控自己在这异乡的人生,甚至,合法移民也从未成为他对未来的规划之一,他的要求是如此简单和实际,所以当观众看到他连这么点希望都无法实现时,就更显得悲从中来。

描述美国梦的影片有很多,但大都无法站立在一个客观中立的视角去讲述几代移民人真正的痛苦所在,即便是《撞车》这样的话题之作,也只是在某个浅显的层面去做了一个未指明道路的探讨。《更好的一天》也是如此,它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点就在于:导演展示给观众的人物缺乏一种十分让人信服的前行动力,反倒是美国梦这个意象在不停的吸引着、诱惑着他们,关键是这种表露是直白和露骨的,又缺乏一种反思的力度,因此,《更好的一天》只能展现,展现人物的状态和遭遇的不公,却无法真正的去将这种不公与更大角度的社会议题联系起来,影片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这些移民的落寞和困境是因为他们对政策的漠视造成的结果,但谁都知道,这并不是唯一主要的原因。

抛出掉这样一个影片深层的缺点,《更好的生活》在情感层面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一个窘迫又有责任感的父亲,对于生活的要求和家庭的义务,是他勇于承担和付出的关键所在,他对儿子的爱成了这份坚强的动力。这是个典型的墨西哥移民的形象,也是一个正直好人的形象,他爱儿子,可以为其付出一切,他亦不恨抛弃他们的妻子,因为她也有同样的美国梦——只是她利用一份婚姻换的了美国的绿卡,他甚至不去责备偷了自己货运车的墨西哥同胞,因为他的生活看似比他还要窘迫……这样的人物性格的正面塑造,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是否生活的艰难才磨砺了他所有的棱角?

反观他的儿子,似乎已经在长时间的美国生活中,失去了自己对于墨西哥身份的认同,但又无法获得真正美国人的认同,这个尴尬的角色促使着儿子的反叛,这是一个值得导演去认真书写的情节,年轻移民在美国的迷茫,正是击中了所有问题的核心。导演为剧中的儿子设置了思想的成长和文化上的皈依,这似乎是一种妥协,在二元文化间,导演试图通过儿子的角色找到移民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共同,但这种尝试却陷入无力。

影片最后不忘给观众留下希望,被遣返回国的男主角重新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程,似乎前路再往,生活犹在……

所以,这是一个套用了移民角色但实际却描摹的是美式家庭生活遭遇的电影,一切都是残忍的,但最终却总寓言了美好,这是美国带给人们的希望,也是美国梦带给人们的想象。当然,个人还是推荐这部影片,毕竟在影片琐碎的故事拼贴中,一个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悲剧是显现的,也是感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