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鸿门宴》:孱弱的表演和凑合的故事

(2011-12-05 09:04:05)
标签:

影评

鸿门宴

娱乐

文/达达先生

先说演员:

首先,冯绍峰的表演很一般,气场并不突出,扮演项羽有点为难,所以导演为其加上了不知多厚的衣服和皮草,企图通过撑起的体型来扩大威力,虽然看着威猛,但盛形之下其实难副。而与演技相关的部分,则被冯绍峰更多的演绎成了扮酷式的横眉冷对,双眼怒视前方的冷峻表演,直接就简化了项羽这个人物的表演层次。

其次,黎明的表演历来不温不火,刘邦又不是刘备,黎明这种文艺小生的气质,还真是不适合,当然导演为片中的刘邦赋予的是更具领导气质和风范的内敛,让黎明的表演倒也还算及格。

最让人窝火的就是刘亦菲饰演的虞姬,且不说这个人物的个性和内涵,刘亦菲的表演太程式,神仙姐姐的路子,塑造了一个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女,虽然一脱一自杀的情感迸发为这个人物还算打造了些骨骼,但刘亦菲版的虞姬,却是游离于整个片子之外的,一副世事与我无关的样子,着实让人出戏。

再说故事:

从影片的观赏性来说,《鸿门宴》还是不错的,起码在鸿门宴结束之前的一段,李仁港为我们建构的一个颇具心思挑战和缜密推理的故事,虽然故事发展的重点似乎从项羽和刘邦身上,转到了范增和张良身上,但后者二人以谋士身份将故事合理化的推进,在各种计谋的带动之下,故事的紧张感还是很容易建立的。然而,电影的风头也理所当然的被张涵予和黄秋生二人抢去了。

这种节奏感,因着李仁港自编自导的全局掌控,显得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的。导演塑造的鸿门之战,达到了影片的高潮,而电影中这类时而出现的高潮很好的把握了商业电影该随时给观众的情绪刺激,开场的回忆之战很好的为刘邦与项羽结交做了注解,而后续的多次场面戏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到鸿门宴结束之后,故事的节奏和叙事的流畅就戛然而止了,项羽入驻长安城之后,故事的发展就太想当然了。项羽在张良的各种刺激之下很快的陷入了局面的不利,紧接着其与范增的决裂又太过于戏剧化,整个故事似乎着急的赶往项羽大败的终点。而刘邦胜利之后对张良等人的追杀,则又是因着范增的一局棋,这局棋虽然应了前面范增对张良所说的话,但戏剧性又太过突出了,而且,显然这一段又是与史诗不符的地方。

当然,李仁港版本的《鸿门宴》并不是正史,但也绝非戏说,让故事在项羽与虞姬共死江边截止,也未尝不好,免得有画蛇添足之嫌。但如李仁港所说,他要在故事之外打造人物的深度,于是,他要利用最后这个看似巧妙让人有所回味的结局来建构故事中几个人的性格特点,比如刘邦作为一个王者该具备的狠毒,范增历经磨砺之后的预测等等,但很明显,这招棋不算成功,起码他试图将人物的性格全都塑造在斗技斗巧的尝试是比较失败的,看完《鸿门宴》,电影中角色能够给人的印象并不突出,他们都被脸谱化了,刘邦没有什么内心深处的发掘,项羽亦是缺乏有说服力的建构,只是通过张良之口告诉大家他是个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然后导演就死命的利用他的这个缺点,让故事为其服务。李仁港用了一个口述加倒叙的方式找到历史讲述的方式,但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结局明显是为了抽回观众放在鸿门宴时的情绪,回应电影开头张良神秘的身份,但最终结果是有优有劣。

    也许是李仁港对服装、造型的重视让这些视觉上的东西抢夺掉了人物的某部分内在气质,但单就电影来说,这是12月可以一看的电影,虽然有各种的缺陷和硬伤,总归算是李仁港近年来能够达到及格水平的一部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