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神偷》——你让我有感觉?

(2010-12-13 23:10:00)
标签:

影评

岁月神偷

娱乐

文/达达先生

就像《叶问2》中深深植入的后殖民主义的香港情感一样,《岁月神偷》透露出来的情感之外的因素,其实也背负了香港电影人的那种矛盾心态,既向往明天又怀念过去。《岁月神偷》即是后者,它深深的在缅怀过去,沉浸在对那个年代的记忆中不可自拔。而通过对这些记忆的渲染和润色,《岁月神偷》带动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甚至引发了内地观众对旧香港的某种想象。

诚然,《岁月神偷》是一部精致的电影,而且很优美。极具美感的镜头,处理之后的画面质感,风笛伴奏的曼妙音乐、费力搭建的就香港实景等等,这些外置的因素保证了电影在感官上的享受,如果说《岁月神偷》是一件青花瓷器,那么刻染其上的朵朵花纹是让它能够诱惑人的直观因素。

配套上电影的剧情,这些因素的存在是催动感情的(原本想起催情二字,但感觉有歧义,催感貌似也不对)。电影里一家人幸福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所打断,俗套的剧情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值得夸奖之处。好在罗启锐并没有将主线放置在生离死别的痛苦之上,用以配合的还有生活和爱情。

大儿子罗进一与富家女之间的纯真爱情,作为一条支脉络拓展了剧情的宽度。让罗一家在现实生活之外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纯爱并不是香港电影的强项,但就如前不久的《很想和你在一起》一样,香港电影人在青春纯爱的表达上很容易陷入俗气的圈套中。《岁月神偷》虽然有创意化的细节展现,比如用彩虹和热带鱼来作为爱情的连接,但总体情节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老套,一方出国,一方生病的故事在韩剧中已经见过了太多次,其实很了无新意。

《岁月神偷》真正打动人之处应该是在对一家人生活的描写,以及那个生活区域的生活状态之上。生活的常态往往最能够让人感同身受,《天水围的日与夜》比《天水围的夜与雾》好看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前者表达的是生活,后者表现的是生活里的戏剧。

《岁月神偷》中的他们生活在生活的底层,开着鞋店也仅够日常的之处,时不时还要受到盘剥。虽然日子会比较艰苦,但这样的家庭很容易引起共鸣。父母的贫苦换来的是下一代的优秀,罗进一理所当然的成了家庭的骄傲。而日常吵吵闹闹的生活,隐藏着的是家人互相的关爱。同时,罗启锐将一个家庭的温暖放大到了整个一个街区的生活,各家人吃着各家饭,没有界限,只有关爱,对方的鱼我吃一口,我的菜你夹一下,这样的和谐与温暖,是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镜头环视之下,各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尽收眼底,这是可以跟人们的记忆挂钩的东西,共通的回忆才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因此,就整个剧情来说,《岁月神偷》主体动人,但也逃脱不了俗套的命运,好在感情的真挚程度还算高,一定程度的弥补了这样的缺陷。吴君如和任达华的表演都很老道,两位年轻人很显稚嫩,作为小弟弟的罗进二成了电影中表现的最惊艳的一个。小男孩钟绍图夺取了成年演员的风采,前途颇佳。电影从罗进二的视角出发,述说的是一个家庭的变迁,与吴贻功的《城南旧事》异曲同工,却远未达到后者的深度。

的确情感上的动人是《岁月神偷》的法宝,但细品之下电影中暴露的香港电影人那种后殖民主义的尴尬心态却是让我最难以忍受的东西。导演在表达生活的和谐,19世纪60年代的香港本就是个特殊的年代,电影中英国军官即便收取罗一家的保护费,罗的孩子还是和这位军官友好的相处,而罗进一最值得他人夸奖的是英语很好,隔壁的邻居让罗进一帮忙翻译英文的信件,眼神中的崇拜和艳羡一览无余。

正如开头所说,香港人怀念那个年代,不仅仅是对逝去的缅怀,同时还有当时那种状态下某些生活方式的缅怀,1997是之前很多香港人的梦魇,虽然事实证明这并非简单的庸人自扰。这种复杂的心态仍然延续至今,无论是电影中的优越感,还是诸多电影中对英国殖民者的“缅怀”。所以我必定不会被《岁月神偷》感染,就如同能够痴迷于《叶问2》中的圆桌大战,却无法认同它的伪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