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基督者》——你的欲望,我的罪孽

(2010-12-13 23:06:13)
标签:

影评

反基督徒

娱乐

文/达达先生

拉斯·冯·提尔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正如他的电影惊为天人一样。打DOGMA 95这样的现代电影团体出身的他,从一开始便走上了一条不太那么容易让人认同的道路。如果说《狗镇》、《黑暗中的舞者》这样的电影还稍微可以让大众接受的话,类似于《白痴》的惊世骇俗就很难让普通人认同了,当一帮精神病人赤裸着身体做@爱滥@交的时候,可想而知一般观众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大众普遍意义上的难以接受并不足以否定拉斯·冯·提尔,从某个方面来讲,他是执着于艺术反思的艺术家,所以,对电影商业性的忽视成了他必然要为之的选择。

应该说,拉斯·冯·提尔的电影是内涵先行的影片,技术的作用被放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这在其早期的DOGMA95时代尤为明显,手持摄影、自然光线、不事雕琢的剪切和运镜等等,都注定了当时拉斯·冯·提尔的影片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翻翻他的电影目录,绝大多数都在批判和反思,《破浪》质疑了宗教,《白痴》在反讽这个社会,《狗镇》在思索着人性……所以,拉斯·冯·提尔的影片思想极大于形式,在深刻的内涵挖掘下,形式的意义被极大的放空了。

但很明显的是,拉斯·冯·提尔在改变,近几年的电影虽然仍有内涵却远不犀利,所以当初这部《反基督者》开拍之时,其实并没有对其抱有多大的希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这部电影俨然成了拉斯·冯·提尔又一部经典作品。无论是电影的形式本身还是内容概念的表达,都让其与众不同。


首先,《反基督者》是美的。电影开篇配合着交响乐的镜头慢放,具备了一部艺术美感的品质。这个时候,即使是做爱当中生@殖@器的慢动作特写,它也是美的。而小男孩与做@爱的夫妇不停的蒙太奇交叉,就为影片从一开始赋予了一种诡异的氛围。这一部分绝对是一种别致的美,眼看着小男孩从空中掉落,砸下的雪堆散开成了一朵白花,慢放中的小男孩表情似乎也在享受,没有惊慌亦没有哭泣,飘落的过程是天使的陨落却不是生命的终点。

虽然在电影后面的几章中,视觉上的美感变得不在突出了,但各种声光效果的应用起码让这部电影有了一部商业电影的视觉特质,或阴森或恐怖的氛围笼罩下,《反基督者》可以被看成是拉斯·冯·提尔精心雕琢下的作品。

这种精心雕琢,更多的体现在了电影的内容表达上,正如同片名《反基督者》的反字一样,整部影片都在对抗,男人与女人的对抗,欲望与理智的对抗等等。在各种反抗与压抑的互相制衡当中,拉斯·冯·提尔似乎要为我们指明一条道路,如何重生如何死亡。在诸多的内容当中,除了对基督的反之外,无处不在的还有对女性的反。如果说对基督的反是拉斯·冯·提尔一直以来对宗教的批判的话,《反基督者》中对女性欲望的放大描写则隐约流露出了一种性别批判的意味。


因为对宗教不了解,所以对电影这个层面的表达不予置评。但大体上对宗教的批判多集中于宗教这种人类构想出来的虚幻存在到底能否给我们以真正的帮助,此片亦然。

至于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就不得不让人们思考这种性别上的用力描写用意在哪里了。《反基督者》分成了四个篇章,从悲恸到痛苦到毁灭再到宗教色彩浓厚的三个乞丐,这是一个逐渐陷落再到被救赎的过程。除去宗教色彩的因素,电影中女主角的遭遇就已非常壮烈的姿态在泄露着导演的意图。

电影里男女主角因为儿子的死亡重归原始之地——森林里的小木屋,这里的场景转化耐人寻味,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这是亚当和夏娃重回了伊甸园,而在女主角的描述来看,Eden的说法亦符合这样的推测。亚当和夏娃当时因为性爱的原罪被逐出了伊甸园,这次同样因为性爱的原罪重返伊甸园,背负着赎罪的念头。

但是,伊甸园对亚当和夏娃是特殊地址,他们的欲望在此地而起,就必然无法在此地被掐灭。所以当电影中二人重新进入这片欲望的领地之后,欲望就无限制的开始膨胀和爆发了。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一切的罪孽起源于夏娃抵抗不了的诱惑,同样,在电影里,欲望的原罪主体依然是女性。第一章我们以为小孩的坠落只是偶然,但第三章中揭露的事实真相却是她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掉落,她是被困于欲望中无法自拔。所以在第二章痛苦,但实际上,这种痛苦的来源并不明晰。观众以为是孩子的死造成了她精神的混乱,但随着影片的进一步揭示,这位夏娃的罪孽不止于欲望,还包括了潜意识下的一种恶毒。她走进了精神病患者的圈套,一方面认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屈服于内心的欲望和恶魔,她既无法控制也不想控制,当欲望从最开始滋生的时候,就奠定了日后邪恶的基础。


所以等真正到了电影里重新构建的伊甸园,夏娃的欲望就如鱼得水的膨胀了。这里面不仅包括了性欲,包括占有、邪恶等等的欲念都一并的喷发。她无限制的要求做爱,要求性欲上的满足。不仅如此,她还要占有对方,所以,她不惜用器物砸向对方的生@殖@器,也不惜将重物接在对方的腿上。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期待对方的高@潮,用双手让亚当喷出了鲜血般的精@液。她满足于男性提供给她的满足,俨然是既集中了欲望的主体和客体的身份。

女性形象历来是作为欲望的客体存在,而主体则是全部的男性观众。但在《反基督者》当中,这个女性角色俨然从一个被动客体的位置转化到了主动的主体上去,促成此种转化的自然是女性欲望的原罪。女性一旦受到启蒙,她们便打算冲破男性的牢笼。在欲望的激发之下,夏娃的非凡之举即便不是想突破,她也是想控制主动权。如果以此来看,《反基督者》似乎背上了女权主义的名义。

但实则不然,在电影的第四章当中,夏娃在用亚当的双手为自己达到高潮后,又用自己的双手剪去了自己的@阴@蒂,鲜血喷薄而出的一刻,其实寓意的是夏娃传统女性角色的回归。她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亚当,即便身体受限,但依然难于控制其身体,更不用说思想。所以,说是她的幡然悔悟也好,对事情的绝望也罢,她除去自己性 @器的行为让夏娃这个角色重新进入了欲望客体的被动地位。所以说,拉斯·冯·提尔绝对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相反,他可能还有点反女权的意思。他毁灭的电影中女性的形象,将一切都归罪到女性难以抑制的欲望上,从正面去论证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悲哀。所以影片最后,当亚当掐死夏娃,走上山顶时,身后跟随的是更多的看似纯洁的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夏娃毁灭两个人@生@殖@器的情节,在前一个环节中,她认为自己可以不再需要通过男性达到高潮,所以她毁灭掉了对方男性的象征。但在后一个环节中,她发现自己无法脱离对方来是自己的欲望满足,于是她又亲手让自己欲望的通道终结。这其中导演建构的是欲望关系法则,本质上却依然是男性是性主体的理念体现。在这两个实在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两个镜头里,拉斯·冯·提尔用极度的视觉刺激来表达出一种极端的权利理论。


所以说拉斯·冯·提尔坚持的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凝视,期间虽然有短暂的权力转移,但本质上仍然是男权的。从这点上来说,《反基督者》很难赢得女性观众的喜爱,正如《感观世界》里对女性欲望的极端描写一样,即便女性在电影里短暂的胜利了,在这个男性中心的环境中,她们依然得不到电影之外的肯定。

《反基督者》里的很多表现都是极端的,极端的性爱,极端的视觉刺激,极端的氛围打造,以及极端的超现实主义运用。在极端的环境之下,更显极端的就是导演所要批判的宗教和女性欲望,宗教解救不了人也无益于任何罪孽的救赎,而欲望的能量则强大恐怖。整个电影都弥漫着压抑,压抑的无以复加。当剧中人个个都深陷于看不见摸不清的欲望所控制的时候,这种压抑感便是油然而生的了。拉斯·冯·提尔运用的慢镜头、略带惊悚的环境、超现实主义的元素,都从相反的方向推动了这种压抑感的产生,所以我在看到90分钟的时候,已经被这种氛围压抑到了极致,休息之后才继续将后部分完成。

而对《反基督者》的观感,亦是纯粹的有感而发,对于这样一部潜力经典影片,其实需要做更多的深入剖析和解释,但自己的水平远不能达到,回过头看看刚写的东西,实在是混乱而且浅薄,只是这样一部好看的影片如果不抒发一些情绪,总归会有遗憾,所以请各位见谅。谢绝谩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