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希腊剧院:无节奏狂乱乐章

标签:
影评前往希腊剧院娱乐 |
文/达达先生
没有高雅的笑话,没有周星驰式的无厘头,也没有多么纯情俗辣的煽情,《前往希腊剧院》为观众倾情呈现的是一锅不知道是何滋味的乱炖,这锅乱炖看似可口、内容物很多,但实际上吃在嘴里,却正似了乱炖的特点,任何菜放了进去,便毫无特色毫无口感可言了。
继承了前作《忘掉莎拉马歇尔》的某些精髓,《前往希腊剧院》在八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肛门里藏
只是这样的放纵和张扬,也许并不能被所有观众来接受。剧情细节的夸张是要剧情内容的厚实和可信来支撑的,没有了后者,前者越用力就越不可信也越发的感染不了观众,而喜剧若不能让观众笑,那恐怕就是最大的败笔了。
实际上,《前往希腊剧院》有一个很容易制造笑料的故事壳子,乔纳•希尔受公司之命前往英国迎接拉萨尔•布兰德饰演的摇滚歌星前往美国的希腊剧院开办演唱会,所有的状况便在这趟旅途的过程中发生。
可见,《前往希腊剧院》是一部建构在公路电影模式上的喜剧片,它从英国跨向了美国,在美国又游离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很明显便有了一个可供填充很多异域风情的笑料的可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电影本应该在这样的风情展示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也创造出无限的笑料。
然而,导演将主演们的故事发生场所大都放在了室内,要么宾馆要么酒吧,这样一些被抽离了地域感的场景发生点,就全然抵消了电影从英国迈向美国的偌大苦心。
至于电影一直强调的节奏感就更是毫无章法了,导演就是在随心所欲的制造一些高潮或者低潮,就像意识流一样,想到哪写到哪,前一秒他们还正常的无以复加,后一秒便又疯狂到了某个极点,这中间的突然变化,着实快速也着实惊人。
只是,所有的这些毛病或者说缺憾,都被影片更大的特色做了稍微的弥补,才能让这部在如今反三俗的环境下,依然大搞特搞八俗的《前往希腊剧院》有了那么点存活的可能性和价值。
粗口和摇滚,貌似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双胞胎,有摇滚的地方就必然是到处可听的粗口,《前往希腊剧院》亦是如此,摇滚巨星的歌词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色情字眼,从淋病到做爱,你能想到的都堂而皇之的出现了,你想不到的,也许就在某个瞬间也被那位来自英伦的那个巨星提到了。
《前往希腊剧院》的开篇甚是给力,摇滚巨星的一番愤世嫉俗一番冷嘲热讽,将对社会对黑暗对人性的批判展现的淋漓尽致,精彩的开头甚至让人误以为这又是一部在尺度边缘上做最大批判的电影,当然,这基本是个错觉。
在这之后,故事便开始很正常的让搞怪二人组开始擦起了火花,他们从工作关系逐渐转变成了朋友的关系,期间的各种状况成了友谊的催化剂,但是,导演又太过关注于恶搞的桥段恶搞的情节,忽略的是人物性格的塑造,看到最后,我们也发现不了肥男和摇滚男到底都有着怎样的性格特质,或许孤独感是二人成为朋友的共同点,但这既不深刻也不明显。
总而言之,这部《前往希腊剧院》太过闹腾,没有给观众一丝考虑和思索的空间,没有节奏感以及太过繁琐的低级笑料,并没有很好的制造出很多的幽默感,反倒逼迫的观众无可是从,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句彪悍的台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