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者》——普通人的英雄之战

标签:
达达先生的影评娱乐 |
分类: 映画人生 |
《保卫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它的男主角Authur是一个没有丝毫超级能力的普通人,他看上去有点低智商,甚至没有很好的保卫自己的能耐,这样一个人,如何称之为《保卫者》?这就是影片的特别之处,导演将一个需要关爱的人放在了一个去关爱他人的位置上,这种秩序上的错乱,引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根源或者意义。
电影的主角Authur是一个到处行侠仗义的人,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目的是要寻找到一个所谓的大毒枭——自己的杀母仇人。电影的开始,导演用心理医生与Authur的对话,为我们制造了疑问:即为什么他要袭击Debrofkowitz先生?这时的Authur,已经身着囚服,一副茫然无知的表情。
紧接着电影的画面就转入了Authur在夜色掩盖下,身着制服打抱不平。这种故事的内容自然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影片的整体感觉,有一种类似轻喜剧的调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具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无论是警察还是Authur自己。
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发现男主角Authur其实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种故事,通过记忆闪回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来,而且基本上对他印象深刻的记忆都发生孩童时期。比如母亲弃他而去让他所遭受的痛苦。可以肯定,Authur是一个心理受过创伤的人。他的这些创伤,在他人生的后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首先,Authur母亲的离去,让他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这种孤独伴随他的成长,可以想见Authur成长过程当中的被遗弃与无助。于是,在他成年之后,他的无助转化成了帮助他人的催动力。这样的儿时背景,为Authur看似疯狂的举动做了理由与动机上的铺垫。
其次,Authur又是非常的爱母亲,他将母亲离去与死亡都归因到大毒枭身上,所以他要复仇,他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也不遗余力的打探与大毒枭有关的信息。但Authur的母亲,在一般人眼里看来并不会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影片里没有交代她离开儿子的具体原因,但按中国人的逻辑,无论是上刀山下火海,自己的儿子是不能抛弃的。导演借Authur凭着对母亲的记忆,展露出对母亲的这种深沉之爱,是否意在与我们探讨人性中恶与善的两面呢?
影片的最后,Authur成了一个悲情的英雄。他的鲁莽与不计后果害自己命丧抢底,但也正是他的鲁莽与不计后果的热心与坦承,让他成了一个公众眼中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场景,若放置在现实生活当中,将是异常可笑的。一个有点不太“正常”的人,成了公众的偶像。然而,就是因为在电影里的这种诡异,才推动我们去思索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太黑暗,还是公权力本身不作为,以至于惩恶扬善的行为要一个普通人去负担。影片表达这样的主题才是有力度有深度的,毕竟,与个人悲哀相比,社会的悲哀在广度上要更胜一筹。
电影里与Authur产生重要交集的女性,还有一个妓女。两人的相遇很有阴错阳差的感觉,但之后二人共处一室之后。Authur逐渐对这个既吸毒又卖淫的女人产生了良好正面的影响。甚至于对Authur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和钦佩之情,这样的良性力量,在两个“非正常人”之间传递。同样,电影中还有一个对Authur非常之好的工头和家庭,他们感恩于Authur的善良与见义勇为,融合成了胜似一家人的感情。这样的Authur非常容易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在纯真、成熟、世故这样的人性选择上,我们是否能够一直做到与人为善。电影里Authur的行事方式与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整部《保卫者》的电影,风格与007系列颇显相似。浓重的鼓点、激昂的音乐以及影片节奏的变幻,对于一部并不主打动作戏的电影来说,这样的风格也许显得过于华丽。但不要忘了,这部影片意图通过这种强烈对比感产生黑色乃至荒诞的效果。影片真正的问题出在,导演立意虽深,影片题材也好,但在处理方式上实在将电影降格不少。
导演害怕观众看不懂他的黑色幽默与讽刺,于是在电影中加入了心理医生这条线,以边问边答的模式为电影的剧情解套,但导演实在低估了观众的品鉴水平。他将想要有所指涉和批判的点,都通过韩裔女医生的嘴间接的表露了出来,虽然浅显易懂,但却大大降低了电影本身的可看度,也剥夺了观众参与电影思考的乐趣。另外,电影中警察的角色,实在看不出有太多作用,反而好似是为了平添笑料硬性加入的。这些实在对影片的深度表达影响严重。
至于表演,则是本片可圈可点的一处。伍迪•哈里森的表演将这样一个略显悲情又很有喜感的人物,非常精到的刻画了出来,无论从眼神还是身体语言。其他几位演员的表演倒乏善可陈,无太多出彩之处。只有伊莱亚斯•科泰斯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朋友形象,那种对朋友无所不在的关心与感恩,确实打动人心。顺道说一句,那位韩裔女演员可真是丑到无敌!